【推動文明城市創(chuàng)建提升 邁向更高質(zhì)量更高水平】以德潤心 以文化人 以行踐知 打造濟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高地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事關未來的基礎工程、希望工程,。近年來,,濟源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不斷提升學校文化內(nèi)涵,突出學校特色,,扎實推進全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穩(wěn)步發(fā)展,,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枝繁葉茂,繁榮生長,。
以德潤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濟源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載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形象化,融入青少年學習生活,。
東園學校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園情景劇展演,,坡頭初級中學以“愛國”為主題排演情景劇《最可愛的人》,將理論化的價值觀融入鮮活的劇情之中,,用生動的舞臺作品,,形象地告訴學生什么是應該肯定和贊揚的,做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各文明校園將《河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融入日常生活,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拍攝公益短視頻,,引導廣大青少年爭做文明小市民,。
為傳承紅色基因,濟源深耕本土紅色資源,,將愚公移山精神與現(xiàn)代教育相結合,,開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教育實踐活動。濟源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常態(tài)化開展研學實踐活動,,今年以來已開展“弘揚愚公精神 傳承黃河文化”主題研學活動12期,,涵蓋36所中小學,涉及師生1.1萬余名,。宣化學校組織1000余名師生走進王屋山,,開展“傳承愚公精神 追尋紅色基因”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參觀愚公移山紅色教育基地,、拜訪愚公村,、聆聽愚公移山故事,讓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fā)芽,。
以文化人,,固本培元鑄魂無聲
走進濟源各中小學校,濃厚的文化氛圍撲面而來,。
雷鋒學校聯(lián)盟自成立以來,,不斷探索以雷鋒文化為底色的育人新路徑,46所成員校結合自身特點,,打造獨特的雷鋒文化陣地,。文昌路小學通過“一石一樹一墻一廊一室一館”的雷鋒文化布局,讓雷鋒精神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濟水一中的雷鋒精神教育長廊,,則成為傳播雷鋒精神的重要窗口,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雷鋒精神講解員,。
德育無痕,,育德有道。濟源還著力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huán)境,,加強對師生人文理念,、精神和素養(yǎng)的涵養(yǎng)培育,依托地域特色和學校實際開展“一校一品”工作,,滋養(yǎng)師生的精神世界,。天壇宋莊學校的“石頭畫”藝術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感受自然之美,,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新能力,。沁園中學打造“沁文化”特色育人品牌,,通過“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涵養(yǎng)精神文明之花,。
以行踐知,,學有榜樣行有鏡鑒
知行合一,,篤行致遠。濟源深知,,道德教育不僅在于言傳,,更在于身教。為此,,濟源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課程,,做到耕讀結合、知行合一,,積極培養(yǎng)青少年的勞動意識,,提升他們的勞動能力。
梨林中心小學的“德雅田園”基地里,,學生們在勞作中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勞動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王屋鎮(zhèn)中心校通過耕讀教育促進辦學水平全面提升,,打造“小而美,、小而優(yōu)、小而特”的學校內(nèi)涵,,拓寬了育人渠道,。王屋愚公學校開設王屋美食制作課程,指導孩子們學習炒土饃,、做花饃,,讓他們在學習制作美食的過程中,傳承民間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為了樹立更多的身邊榜樣,濟源廣泛開展系列青少年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從王屋鎮(zhèn)“自信心形象大使”,、大峪鎮(zhèn)“十佳晶靈好少年”到濟源“愚公家鄉(xiāng)好少年”“新時代好少年”,濟源通過各級先進典型選樹活動,,挖掘出青少年身邊的優(yōu)秀典型,,為青少年樹立可學可追的榜樣,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風尚,,激勵廣大青少年不斷前行、追求卓越。
打造育人品牌,,突出育人特色,。濟源將繼續(xù)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以思想引領,、文化熏陶、品牌活動為路徑,,夯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根基,,著力培養(yǎng)有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懂感恩,、懂友善,,敢創(chuàng)新、敢奮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記者 史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