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楊柳,,是美好的象征,。在人們的心目中舉足輕重。上自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對楊柳眷戀有加,。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xué)識的進步,我對楊柳的認知得到逐步升華,。初時,以為楊柳是楊樹和柳樹的統(tǒng)稱,,后來才知道楊柳就是柳樹,,傳說帝賜其姓楊,,故名楊柳。再后來,,也知道了它既能代表春天和故鄉(xiāng),,還能傳遞思念和傷感,。
兒時的農(nóng)村,房前屋后,、溝壑渠畔,、河流兩岸,處處都有楊柳的身影,。柳樹的細腰里,,藏滿了我們童年的秘密。
春暖花未開,,楊柳便已泛綠發(fā)芽,柔軟的楊柳枝便成為我們制作柳笛的最佳材料,。選一段光滑沒有枝杈的枝條,,雙手從一端輕輕反向擰動到另一端,而后緩慢抽出其中的枝條,,設(shè)法將皮管剪裁整齊,將一端口輕輕捏成扁狀,,并環(huán)一圈刮去表皮,露出一截白中泛綠的瓤,,柳笛就做成了,。大小長短各異,音質(zhì)相差懸殊,,長而粗的音質(zhì)渾厚,像牤?!斑柽琛钡慕新?短而細的音質(zhì)尖厲,像寒蟬“唧唧”的凄切聲,。雖不著調(diào),但我們嗚嗚呀呀,樂此不疲,。
日漸轉(zhuǎn)暖,楊柳枝又成為我們“兒童團”團員的道具,。折一些枝條編成一頂圓形帽子,,頭上一戴,手持一長棍作武器,,威風(fēng)凜凜列成一排,,儼然“兒童團”的小戰(zhàn)士,,站崗,,放哨,,打仗(分成兩班對打),,酣暢淋漓,,不亦樂乎,。
楊柳枝頭的蟬聲,勾起我們不盡的饞意,。趁飼養(yǎng)員不在,,我們偷偷進入馬房,,尋機薅下一根長馬尾,對折,,搓繩,,繩尾從繩頭圓圈中穿過,,捉蟬的套就做好了,將套固定在長桿上,,一切準(zhǔn)備就緒,。大紅的太陽,蟬叫正歡,,我們悄悄潛到樹下,,盯住獵物,手持長桿將套無聲無息送到蟬的頭部,,套住,猛一拉,,套就收緊,,正好套在蟬頭頸聯(lián)結(jié)處,。它想跑已不可能,,只能乖乖地成為我們的囊中物。有的蟬傻傻地還用兩前爪去試探,,結(jié)果套住了爪子而被俘獲,。帶著收獲回家,,注定有一場饕餮大餐,。
上了學(xué),,才知道,,楊柳不僅僅是楊柳,,不僅僅只有童趣,還有情思纏綿,,離愁別緒,。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一絲楊柳千絲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楊柳與春景相融,,造就了無數(shù)詠春,、頌春,、傷春,、惜春的動人詩篇,,催生出一幅幅千古流芳的山水畫,,奏響起一曲曲《折楊柳》般千年傳頌的華章,。
春上,,隨朋友到沁河灘捋柳芽,,原來,楊柳芽還是一道美食,。
春光易逝,,楊柳常在。經(jīng)歷春的萌動,,夏的洗禮,,秋的飄零,,冬的嚴(yán)寒,春來,,依舊是滿城楊柳,,郁郁蔥蔥。
“明年春杪,,宛溪楊柳,,依舊青青為誰好?”(張建平)
4月20日,,“山水之間 相逢濟源”2024年王屋山旅游節(jié)開幕式在世紀(jì)廣場舉行,。
2024-04-22今年一季度,濟源進出口總值創(chuàng)歷史新高,,達109.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高于全省增速36.4個百分點,,穩(wěn)居全省第2位。其中出口31.6億元,,增長27%,;進口78.2億元,,增長8.2%,。
2024-04-234月18日,,示范區(qū)管委會主任,、市長張宏義主持召開管委會推進濟源東區(qū)科創(chuàng)島及EOD項目專題會議,聽取項目進展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步工作,。
2024-04-19連日來,,濟源兩會精神在示范區(qū)廣大黨員干部中引發(fā)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將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兩會精神上來,,堅定信心、砥礪奮進,、真抓實干,,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濟源實踐新篇章而團結(jié)奮斗,。
2024-04-23近年,,示范區(qū)深入開展“書香濟源”建設(shè),,大力倡導(dǎo)全民閱讀,,積極營造“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氛圍,,不斷激發(fā)深層文明力量,提升市民文化素養(yǎng),,塑造城市文化氣質(zhì)。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