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土地革命中的濟源黨組織(1927—1937)
關注濟源網微信
(接上期)
二,、中共濟源縣委的成立
1931年9月下旬,中共河南省委就“九一八事變”發(fā)出宣言和致各級黨團緊急通告,,指示各地建立抗日反帝大同盟,,號召工人、農民,、學生舉行示威游行,、集會、請愿,、罷工,、罷課,成立宣傳隊,、演講隊進行抗日反蔣宣傳和斗爭,。洛陽中心縣委要求濟源等縣黨團組織,組織各校學生開展抗日宣傳,,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同蔣介石不抵抗政策進行斗爭。為此,,濟源黨組織成立了濟源縣抗日反帝大同盟(亦稱“抗日救國會”),,黨繼新任主席。緊接著,,黨繼新以抗日反帝大同盟的名義,,在縣城運動場召開工商、教育,、農民各界上千人大會,,聲討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和蔣介石賣國罪行。
在濟源特支領導下,,全縣抗日反蔣的群眾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從縣城到農村,唱抗日歌,,演抗日劇,,“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投敵賣國蔣介石”“反對妥協(xié),一致抗日”“抵制日貨”等標語貼滿村鎮(zhèn),??涨暗目谷辗词Y運動風起云涌,遍及城鄉(xiāng)。
1932年11月初,,組織建立了濟源縣農民協(xié)會,。之后,在個別區(qū)和14個鄉(xiāng)以及勛掌,、北社,、大河里、尚莊,、西水屯,、馬頭、武山,、軹城,、中王和王屋山區(qū)的韓彥、韓旺,、逢石等地,,先后建立了農民協(xié)會組織,入會者有2000余人,。在縣城,、大社煤礦、城南鄉(xiāng)的郭莊,、泥溝河瓦盆窯工人中建立了工會和工人小組,,建立了縣總工會。積極發(fā)展黨團員,,先后建立了勛掌,、北社、新莊,、大河里,、西水屯、南水屯,、竹園溝,、澗溝、韓彥等地黨的基層組織,。至次年,,又建立了馬蓬和杜八聯(lián)黨支部。團的基層組織也發(fā)展到5個支部43名團員,,并建立了4個互濟分會,。群眾組織中互濟會成員人數(shù)名列全省第二,,團員占全省總數(shù)的17.2%,,團員和農會會員在數(shù)量上均占全省之首。積極參加革命斗爭的濟源師范學生,被團省委稱之為“河南學生同志最好者”,。
根據濟源黨的發(fā)展壯大情況,,1931年11月上旬在孔山召開黨員會議,將特支改建為中共濟源縣委,,黨繼新任書記,,薛子中任宣傳部部長,郝步倫任組織部部長,,解玉川任秘書,。
根據形勢的發(fā)展,經上級批準,,將共青團濟源特支改建為共青團濟源縣委,,楊漸榮任書記,路行健和苗既云分別任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黨,、團縣委的成立,為更好地開展抗日反蔣斗爭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未完待續(xù))
內容由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