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家院里話小康,,看“最美家庭”生活變遷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張善聰開車帶著老伴聶敏云
“您幸福嗎?”
“誰,?我們倆,,幸福啊?!?/p>
記者問起這個問題后,,正在忙碌的張善聰和聶敏云夫妻倆不約而同地停了下來,看了對方一眼,,然后默契地笑了起來,。
“我們倆現(xiàn)在都領著退休工資,住在樓房,,出行有車輛,,看病有醫(yī)保,住院能報銷,,子女繞膝旁,。這樣的生活擱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睆埳坡斦f著,,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一旁正張羅午飯的聶敏云也附和著,,“小時候的苦日子和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我們都經(jīng)歷了,趕上這個時代,,值了,。”
爺孫三代同學校,,從“沒啥吃”到“隨便選”
在玉泉街道南水屯居委會張善聰?shù)募抑?,不大的小院被收拾得干干凈凈,院?nèi)綠色的植物生機勃勃,屋內(nèi)各種家電應有盡有,?!澳菚r候跟現(xiàn)在沒法比?!被貞浧鹦r候的事情,,張善聰感慨頗深。
張善聰出生于1943年,。由于自然災害,,再加上戰(zhàn)爭不斷,他雖然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仍然擺脫不了吃不飽的命運,。“天天都沒啥吃,?!睆埳坡斦f,為了充饑,,姐姐每天都去外面掃蒺藜,,然后拿回家磨成面吃。蒺藜很難吃,,但是沒辦法,,還是得硬著頭皮吃下去。
“16歲那年,,我到濟源一中上學,,每天一到飯點,就只有一碗稀菜湯,?!睆埳坡斦f,當時,,他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一碗湯根本喝不飽,總是饑腸轆轆,。27年后,,張善聰?shù)膬鹤訌埨谝部既肓藵匆恢小,!拔矣浀媚菚r候送他去上學,,學校條件已經(jīng)改善了很多,頓頓都能吃上白面饅頭,、蔬菜,?!睆埳坡斦f,2015年,,他的孫子也考入了濟源一中,,他到學校去看望時,發(fā)現(xiàn)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耙粋€宿舍4個人,干干凈凈的,,還有專門的衛(wèi)生間,、儲物柜,,跟我們那個時候比真是天壤之別,。”張善聰說,,他還專門去學校食堂吃了頓飯,,食堂里有很多種飯,端著不銹鋼餐盤,,想吃哪樣吃哪樣,。“同一個學校,,你看看,,以前是沒啥吃,現(xiàn)在是隨便選,?!?/p>
以前出門全靠腿,現(xiàn)在代步車就停在門口
在張善聰?shù)挠洃浝?,他小時候出行基本靠腿,,就連結(jié)婚都是借的自行車。他大學畢業(yè)工作了7年后,,被調(diào)到“531”工作,,離家遠,來回有幾十公里的山路,,沒錢買自行車,,只能借哥哥的自行車騎。他每天天不亮就騎著車去上班,,翻山越嶺,,有時候還得推著車走,每次到單位都累得筋疲力盡,。1975年,,張善聰終于有了點錢,,買了輛屬于自己的自行車。
2004年,,張善聰一家蓋了新房,,又買了輛電動車。2013年,,張善聰70歲生日時,,兒子又給他買了一輛老年代步車?!皼]想到,,我都70歲了還能開上車,不管刮風下雨,,開著小車就出門了,。”張善聰說,,這幾年家里又添了輛電動三輪車,。
“現(xiàn)在自行車、電動車,、電動三輪車,、代步車,家里啥車都有,?!睆埳坡斦f,他現(xiàn)在出門,,可以根據(jù)情況隨意選擇車輛,,去近一點的地方就騎自行車,去遠一點的地方就騎電動車,,進城或者上山就開代步車,。
從全村一個到人手一個,電話從奢侈品變成必需品
“喂喂喂,,總機,,給我接**公社?!边@是張善聰對于電話最早的記憶,。當時想要打一通電話,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先要手搖,,然后才能接通總機,再由總機轉(zhuǎn)到需要接通的分機,,再由分機旁的人員拿著大喇叭喊人來接電話,,張善聰說,,“最起碼也要半個鐘頭才能聯(lián)系到人,而且全村就那一個電話,?!?/p>
1992年,張善聰和朋友一起下鄉(xiāng)辦廠,。因業(yè)務需要,,他們花了2萬多元買了一個“大哥大”,“比這個水杯還大,,上面還有一根天線,。”張善聰說著用雙手比劃起來,,讓人忍俊不禁,。隨后,他還補充:“就這,,還不是誰想拿就能拿的,,誰出差了誰才能拿?!?/p>
“后來,家里裝了有線電話,?!睆埳坡斦f,他當時特別愛惜家里的電話,,每天都擦得干干凈凈的,。再后來,有線電話又換成了手機,,“天天走哪帶哪,,隨時接打電話?!苯鼛啄?,他又換了智能手機。
“您有微信嗎,?咱們加個微信吧,。”“有,,來,,我掃你?!闭f著,,張善聰老人從桌上拿起自己的智能手機,,熟練地用指紋解鎖后,打開微信添加好友,,一步步操作“行云流水”,。不僅如此,他還告訴記者:“用手機支付,、傳資料,、查東西,我都會,?!?/p>
風風雨雨幾十年,小家庭有大變化
“現(xiàn)在我們有吃有喝有玩有樂,?!睆埳坡斦f,如今他感覺很幸福,,很滿足,。“生活無憂無慮,,就要多做些對社會有益的事兒,。”為此,,張善聰和聶敏云在南水屯居委會組建了中老年門球隊,,引導村民重孝道、帶領群眾練習太極拳,、義務開展文化活動……他還時常創(chuàng)作劇本傳播正能量,,有的已經(jīng)被搬上舞臺,還獲得了全國戲劇文化獎,。因此,,張善聰一家獲評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
記者了解到,,張善聰有一個互敬互愛的和睦幸福家庭,。他和老伴聶敏云,攜手相伴幾十年,,幾乎沒有過磕磕絆絆,。此外,他們對待鄰居也很熱情,,不論誰家有困難都主動幫忙,,左鄰右舍親如一家。
張善聰與聶敏云出生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經(jīng)歷過艱苦歲月,,晚年又見證了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恢弘巨變。如今,,張善聰已過古稀,,回憶起70余年的歲月,他感慨不已,。從小土房,,到現(xiàn)在的樓房;從吃不飽,,到現(xiàn)在的“隨便選”,;從靠腿走,到現(xiàn)在的啥車都有……張善聰將這一切的改變歸結(jié)為趕上了好時代,。
“我自幼出生在窮鄉(xiāng)僻壤,,農(nóng)家子上大學全靠國家培養(yǎng),少年時吃糠咽菜咱沒有忘,,親眼看新中國日漸富強,,高樓大廈遍地起,高鐵高速南北縱橫如織網(wǎng)……”電視上,,張善聰最新創(chuàng)作的抗疫小戲《使命》正在播放,。他瞇著眼睛,聚精會神地觀看,,還不時地跟著哼唱起來,。記者留意到,他的眼角泛起了淚光,,似乎戲中唱的不僅僅是主人公的家國情懷,也是他內(nèi)心最真實的寫照,。(記者 董慧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