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了,,有水了,,以后再也不用為吃水犯愁了……”3月29日,,在五龍口鎮(zhèn)山口村后的山坡上,,伴隨著群眾的歡呼聲,,一股股清澈甘甜的水從389米深的巖層下噴涌而出,。64歲的村民黨傳為雙手捧起水喝了一口:“這水真甜!”
期盼:早日告別“吃水難”
五龍口鎮(zhèn)山口村地處太行山脈,,吃水問題一直制約著該村的發(fā)展,。1980年之前,全村200戶人家住在四面環(huán)山的深溝里,,窯洞低矮潮濕,,道路崎嶇狹窄。雖然名曰“山口”,,但走出大山的人并不多,。由此,村民把這個山溝起名為“愁兒溝”。由于村子地勢較高,,水源不足,,村民要跑到5公里外的一個小山泉邊拉水、擔(dān)水,。
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歷屆村干部想了很多辦法,多次聘請水利專家勘測,,但依然找不到水源,。村民只好飲用泉水和雨水。
村民姚修國回憶,,那時候吃水很難,,村里有個蓄水池,蓄積泉水和雨水,,時間長了就生蟲子,,村民只好過濾之后使用。干旱的時候,,村民還要翻山越嶺到處找水,。
1980年,山口村民從大山深處搬了出來,,家家戶戶住上了新房,,但還是面臨吃水難問題。村民姚進紅告訴記者,,這么多年來,,村里經(jīng)濟發(fā)展了,但吃水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艱辛:書寫艱難“尋水史”
“村里的發(fā)展史,,也是一部尋水史?!鄙娇诖妩h支部書記黨轉(zhuǎn)祥介紹,,從20世紀(jì)70年代開始,各級領(lǐng)導(dǎo)就采取各種措施,,為村里找水,、打井,可是先后打了12眼井,,均未如愿,。2002年,村里投資500余萬元,,建成容量160萬立方米的山口水庫,。2005年,,村里投資2000余萬元,打通了一條總長1608米的隧道,,引來沁河水,。2013年,村里在20公里外的大山深處找到3個泉眼,。全村男女老少齊上陣,,挖槽、鋪管,、引水……這緩解了村民吃水難問題,。
“一次次找水、打井,,讓村民充滿期待也留下傷痛,。”黨轉(zhuǎn)祥說,。1983年4月,,村里在一個小山坡上打井,村民賀思平與賀長會在井下施工,。打出水后需要用水泥從井底往井口加固,。誰也沒想到,在即將完工時,,腳手架忽然斷裂,,將他們摔到井底致傷。
對于此次找水打井攻堅戰(zhàn),,市水利工程地質(zhì)勘察鉆井隊隊員們不畏艱辛,、翻山越嶺,跨溝壑,、鉆深洞,,深入實地調(diào)查,加快物探技術(shù)進場,,圈定鉆井區(qū)域,,提高了找水鉆井效率。
“我們頂住種種壓力和質(zhì)疑,,聘請省內(nèi)外專家進行精心勘察,、論證,調(diào)用最先進的儀器設(shè)備,,決心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痹撽犼犻L趙龍江介紹,,之前,,他們相繼打了12眼廢井,但是第13眼機井中終于噴出了幸福的水花,。這眼深389米,,水量30.17方的深水井,改寫了山口村民吃不上干凈水的歷史,,為村民吃水上了“雙保險”,。
感激:吃水不忘“挖井人”
83歲的村民李道海,曾任山口村村委會主任數(shù)十年,,帶領(lǐng)村民翻山越嶺,,找水源、引清泉,,緩解了村民吃水難問題,。這次鉆井隊入駐后,他每天拄著拐杖去現(xiàn)場觀看,,等著出水的精彩瞬間,。當(dāng)井水噴涌而出時,他緊緊握著鉆井隊員的手說:“謝謝你們?yōu)榘炒逅蛠怼让??!?/div>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很多村民拿著鞭炮從山下趕來,,一邊燃放,一邊歡呼,,猶如過年一樣喜慶,。
黨轉(zhuǎn)祥告訴記者,在鉆井進程中,,村民一直關(guān)注出水的信息,,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圍在周邊觀看。村民姚修國正在家里改造房屋,,一聽說打出水了就立即趕了過來,。
“黨和政府解決了我們的吃水問題啊?!币π迖脑捳Z中帶著興奮,。
記者 連遠
-
連日來,示范區(qū)精準(zhǔn)部署,、靶向施策,,強化部門會商研判,積極開展抗旱工作,,為夏糧豐產(chǎn)豐收打下基礎(chǔ),。
2025-04-19
-
4月18日,第三屆“王屋種谷”菜花季系列活動在王屋鎮(zhèn)譚莊村開幕,。
2025-04-19
-
4月18日,,示范區(qū)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徐衣顯調(diào)研衛(wèi)生健康工作,。
2025-04-19
-
4月15日,隨著7499萬元的醫(yī)?;饟芨吨粮鞫c醫(yī)藥機構(gòu),,濟源提前兩個月完成了2024年度醫(yī)保基金清算工作,。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