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4 10:28來源:濟源網-濟源日報
還有一年多,陳建政就要退休了,。今年,,是他在坡頭鎮(zhèn)石槽溝村當駐村第一書記的第8年。
即將離任第一書記崗位,,離開石槽溝村群眾,,陳建政心里滿是不舍和擔心。
“不舍是因為這些年來和群眾朝夕相處,,在工作和生活中,,早已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擔心是因為村里的許多規(guī)劃還來不及實現,?!蓖nD了片刻,陳建政才慢慢道出了原因,。
時間回到2014年10月,,時任審計局經貿科科長的陳建政被選派到石槽溝村擔任第一書記。
石槽溝村東接焦作孟州,,南鄰洛陽吉利,,屬于“三交界”地帶。全村共有7個居民組130戶502口人,,耕地面積1200余畝,,主要以小麥、玉米種植為主,。村里多數年輕人在外打工,,有很多留守老人和孩子。
了解了村里的大致情況后,,陳建政制訂了詳細的幫扶計劃。
入村第一步該干啥?老百姓需要什么,?如何贏得群眾支持,?如何發(fā)展集體經濟……陳建政一直在認真思考。
“一個基層組織,,只有具備一定經濟實力,,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否則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群眾的支持,?!弊鳛橐幻h員,陳建政深知黨建引領一切,。他團結石槽溝村干部,,積極圍繞基層組織建設,通過開展黨員集中活動,、上黨課,、舉行民主生活會等方式,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提升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帶動力,。
因山高路遠、偏僻閉塞,,曾經的石槽溝村“靠天吃水”,,生活用水問題一直是石槽溝村群眾關注的難題。
為了讓群眾早日吃上干凈水,,陳建政多方協調,,努力爭取扶持資金,建設飲水專項工程,。該項工程,,徹底解決了石槽溝村用水難的問題。
水的問題解決了,,產業(yè)發(fā)展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幾年來,陳建政和村干部積極考察謀劃,,調整村里的產業(yè)結構,。根據土地特點以及地域優(yōu)勢,石槽溝村結合農業(yè)科技部門,,確定了“富硒·綠色·優(yōu)質”發(fā)展之路,。為了大力發(fā)展綠色、富硒,、優(yōu)質農業(yè)產業(yè),,村里成立了石源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建設了石源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加工廠,注冊了“石慶”牌富硒農產品商標,。
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群眾的糧食,,群眾每畝每年能增收400元。加工廠安排貧困戶從事保潔,、包裝,、門衛(wèi)等工作,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同時,,石槽溝村鼓勵建檔立卡戶入股合作社,每年有10%的利潤分紅,。
石槽溝村有萬佛山,、萬佛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萬佛山石窟等旅游資源,。下一步,,陳建政和村干部決定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配合有關部門規(guī)劃建設“萬佛山禪修小鎮(zhèn)”,,開辟群眾致富的新途徑,。
“現在,我們村集體收入已經突破30萬元,。這多虧了陳書記,。”村黨支部書記董建軍說,,在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
群眾的贊許,,就是對陳建政最大的肯定,。“陳書記真是個好書記,,工作認真負責,,還體貼我們老百姓?!笔蹨洗?3歲的王福興對陳建政這個駐村第一書記夸贊不已,。
在村民眼中,陳建政就像一頭默默耕耘的老黃牛,,為了村里的發(fā)展,,奉獻自己的力量,揮灑自己的汗水,,把奮斗書寫在時間里,,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翻開陳建政的扶貧日志,,里面記錄著石槽溝村的大小事宜與他在扶貧路上的心路歷程,?!榜v村不是擺樣子,、走過場,而是要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陳建政說,,把跟鄉(xiāng)親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記錄下來,,也是督促自己把該做的事情做好的辦法。
一路走來,,風雨兼程,,為什么能堅持?既有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情懷,,更有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理想信念的支撐,。
“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桿秤。只要你干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老百姓立馬就知道?!标惤ㄕ袀€小心愿,,希望自己離開石槽溝村那天,能走得心安理得,,再來村里時,,老百姓都能親切地同他打招呼?!斑@已經足夠了,。”陳建政的笑聲持續(xù)了很久,。(記者 劉永芳)
責任編輯:陳亞楠
社會民生2021-11-23
社會民生2021-11-23
社會民生2021-11-23
濟源要聞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