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_曰本女人牲交全视频免费播放_国产成人精品人人2020视频_性欧美VR高清极品_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人_曰本中文字幕免费_中文字幕无一级片在线观看_无码人妻丰满熟妇一区二区三区_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_最深的剑黄化下载,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新婚之夜被强灌种怀孕电影

濟源網濟源網

詩詞文化篇

2020-01-02 10:20來源:《文化濟源》

  詩歌是人類社會高度發(fā)達的文化產品,,且早于其它文學形式。三千年來,,人們以詩歌記錄生活,,抒發(fā)情感,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同時也成就了無數名揚千古的巨匠大家,。濟源地處華夏文明的發(fā)祥地,中國九大名山,,這里有太行,、王屋,古代天下四瀆,,這里有濟水、黃河,。在這里,,可以見到伏羲女媧的足跡,也可以聆聽到夏,、商,、周三代黃鐘大呂的回響。《詩》三百,,濟源有其三:《關雎》和鳴黃河之洲,,窈窕淑女,鼓瑟友之,;《十月之交》幽王無道,,天怒人怨,地裂山崩,;《匏有苦葉》秋風蕭瑟,,待嫁姑娘風情萬種。

  唐宋以降,,產生于王屋山下濟水河畔的詩歌更為璀璨爛漫,;唐玄宗司馬氏詩文對答,王屋遂成道教名山,;清乾隆讀韓詩考證盤古,,明君好學天下美談;李白《上陽臺》盛贊王屋勝景,,留下墨寶成大觀,;杜甫《憶昔行》遺恨二十年,夢想無奈訴筆端,;白居易《題紅葉》撩動少年狂,,古稀年情絲終難斷;李商隱靈都作《無題》,,博得情圣千古傳……

  中國是詩的國度,,濟源是詩的搖籃。從這些洋洋大觀的篇章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天壇山的勝景,,濟水的悠長,還可以聽到沁水園的風雨,,龍?zhí)端碌臅?,濟瀆池的龍吟,化城寺的禪音……這些詩詞成為濟源文化中最具光彩和魅力的篇章,。

《詩經》三百有其三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位列儒家經典五經之首。自西周初年起到東周春秋中葉(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对娊洝饭?05篇,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詩有十五國風,共160篇;雅和小雅,,共105篇;頌詩分周頌,、魯頌、商頌共40篇,。本書所選三首屬于風詩,,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濟源古代文明淳樸的民風。

  關 雎①

  關關雎鳩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③,君子好逑④,。

  參差荇菜⑤,,左右流之⑥。窈窕淑女,,寤寐求之⑦,。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域⑧,,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⑨,,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⑩,。

  (選自《詩經·國風》)  

黃河西灘

  【注釋】①《關雎》是《詩經》首篇,也是我國詩歌中以愛情為主題的情謠戀歌,。關于詩中的“河之訓”所指何地,,過去存有爭議。21世紀初年,,有關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認為應該是指萬里黃河第一灘——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zhèn)西灘。理由有三:其一,,《關雎》列位十五國風《周南》第一篇,,說明采自周南,而周南所指之地,,《史記·周本紀集解》指明為:“古之周南,,今之洛陽”?!掇o?!丰尅爸苣稀币辉~,也認為《關雎》等十一篇風詩出自周南,。其二,,古代水系唯黃河稱“河”或“河水”,其它水系均稱某水,,如長江為江水,,淮河為淮水。其三,,所謂“洲”,,應該是指古人能夠定居的島嶼,黃河上島嶼有多處,,但自古有人居住的島嶼,,卻只有西灘一地。②關關:鳥叫聲,,和鳴,。雎鳩:王雎,魚鷹,。③窈窕:美,。淑:善。④逑:配偶,。⑤參差:長短不齊,。⑥流:求,捋取,。⑦寤寐:夢寐,。⑧悠:長久。⑨芼:擇,。⑩樂:喜樂,。

  匏有苦葉①

  匏有苦葉②,濟有深涉③,。

  深則厲④,,淺則揭⑤。

  有彌濟盈⑥,,有鷕雉鳴⑦,。

  濟盈不濡軌⑧,雉鳴求其牡⑨,。

  雝雝鳴雁,,旭日始旦,。

  士如歸妻,迨冰未泮⑩,。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選自《詩經·邶風》)

  【注釋】①這首詩描述的是一個秋天的早晨,一位少女徘徊在濟水岸邊,,盼望她住在對岸的情郎趕快來迎娶,,情切感人。②匏:葫蘆,??啵嚎?。③濟:濟水。④厲:涉水過河,。⑤揭:提起衣裳蹚水過河,。⑥彌:水大的樣子。⑦鷕:野雞,。⑧軌:車軸,。⑨牡:公雞。⑩泮:合,。11卬:女性第一人稱,。12須:等待。

  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①,,朔月辛卯②,。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兇,,不用其行③。四國無政④,,不用其良,。

  彼月而食,則維其常⑤;此日而食,于何不臧⑥,。

  燁燁震電⑦,,不寧不令⑧。百川沸騰⑨,,山冢崒崩⑩,。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11,。

  皇父卿士12,,番維司徒13。家伯維宰14,,仲允膳夫15,。

  棸子內史16,蹶維趣馬17,。楀維師氏18,,醘妻煽方處19。

  抑此皇父20,,豈曰不時21,。胡為我作22,不即我謀,。

  徹我墻屋23,,田卒污萊24。曰予不戕25,,禮則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26,。擇三有事27,,亶侯多藏28。

  不慭遺一老29,,俾守我王,。擇有車馬,以居徂向30,。

  黽勉從事31,,不敢告勞。無罪無辜,,讒口囂囂32,。

  下民之孽33,匪降自天,。噂沓背憎34,,職競由人35,。

  悠悠我里36,亦孔之痗37,。四方有羨,,我獨居憂。

  民莫不逸,,我獨不敢休,。天命不徹38,我不敢傚我友自逸,。

  【注釋】⑴《十月之交》是周幽王時的一個朝廷小官,,因為不滿于當政者皇父諸人在其位不謀其政,不管社稷安危,,只顧中飽私囊的行為而作的一首政治怨刺詩,。《毛詩序》認為此詩作于幽王時,,鄭玄認為作于厲王時,。阮元在《揅經室集》中對鄭玄之說多有駁辨。據天文學家考訂,,此詩中記載的日食發(fā)生在公元前776年9月6日(周幽王六年夏歷十月一日),,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則此詩應作于公元前776年(幽王六年),。交:日月交會,,指晦朔之間。(2)朔月:月朔,,初一,。(3)行(háng):軌道,,規(guī)律,法則。(4)四國:泛指天下,。(5)則:猶,。(6)于:讀作“吁”,,感嘆詞,。于何:多么。臧:善,。(7)燁(yè)燁:雷電閃耀,。震:雷。(8)寧,、令:皆指安寧,。(9)川:江河。(10)冢:山頂。崒:通“碎”,,崩壞,。(11)胡憯(cǎn):怎么。莫懲:不制止,。(12)皇父:周幽王時的卿士,。卿士:官名,總管王朝政事,,為百官之長,。(13)番:姓。司徒: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14)家伯:人名,周幽王的寵臣,。宰:冢宰。六卿之一,,"掌建六邦之典",。(15)仲允:人名。膳夫:掌管周王飲食的官,。(16)棸(zōu)子:姓棸的人,。內史:掌管周王的法令和對諸侯封賞策命的官。(17)蹶(guì):姓,。趣馬:養(yǎng)馬的官,。(18)楀(jǔ):姓。師氏:掌管貴族子弟教育的官,。(19)艷妻:指周幽王的寵妃褒姒,。煽(shàn):熾熱。(20)抑:通“噫”,,感嘆詞,。(21)不時:不按時,不合時,,此處“時”主要指農時,。(22)我作:作我,役使我,。(23)徹:拆毀,。 (24)卒:盡,都,。污:積水,。萊:荒蕪。(25)戕(qiāng):殘害。(26)向:王先謙認為是今河南濟源縣南向城,。(27)三有事:三有司,,即三卿。(28)亶(dǎn):信,,確實,。侯:助詞,維,。 (29)慭(yìn):愿意,,肯。 (30)徂:到,,去,。“以居徂向”即“徂向以居”,。(31)黽(mǐn)勉:努力,。 (32)囂(áo)囂:眾多的樣子。 (33)孽:災害,。 (34)噂(zǔn):聚匯,。沓:語多貌。噂沓,,聚在一起說話,。背憎:背后互相憎恨。(35)職:主要,。(36)里:“悝”之假借,,憂愁。(37)痗(mèi):病,。 (38)徹:毀滅,。

唐詩煌煌書豪情

  唐代是我國歷史上經濟繁榮、思想開放,、文化昌盛的時代,,這個時代產生了一大批光耀千秋的詩人。唐代的濟源,,山水奇美,,王屋山是道教活動的中心,濟水是四瀆之一,,濟源與東都洛陽隔河相望,,前往洛陽求仕訪賢的文人墨客閑暇之余,自然會寄情濟源山水,,前來踏訪,,求仙訪道,,并留下詩作。在濟源古代詩歌中,,唐詩為數最多且不乏名家之作,。岑參、韓愈,、孟郊,、劉禹錫、張籍,、盧仝,、元稹、李益,、李商隱,、溫庭筠、杜牧,、宋之問等著名詩人留下的詩作有近百篇之多,。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唐·李白

  我昔東海上,勞山①餐紫霞②,。

  親見安期公③,,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④,,不愜還歸家⑤。

  朱顏謝春輝⑥,,白發(fā)見生涯⑦,。

  所期就金液⑧,飛步登云車⑨,。

  愿隨夫子⑩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p>

李白

  【注釋】①勞山:或作嶗山,,也稱牢山,在青島市東北嶗山縣境內,。南瀕黃海,,東臨嶗山灣。山上的上清宮和下清宮為著名道院,。②紫霞:也作“落霞”,。道士煉吐納術傳說是餐霞飲露以求長生。③安期公:即安期生,?!妒酚洝し舛U書》:“少君言,,‘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雹軡h主:指唐玄宗李隆基。作者中年曾被詔任翰林學士,。⑤不愜還歸家:愜,,快意,不愜即不愉快,。還歸家,,指天寶三年(公元744年)作者被賜金放歸一事。⑥朱顏:年輕時的容顏,。謝,,凋謝。春輝,,本意指春天,,這里指青年時期。⑦生涯:生平事業(yè),。李白被放歸后浪跡天涯,,視求仙訪道為大業(yè)。⑧金液:丹藥,。以鉛汞所煉,,故稱金液?!读邢蓚鳌罚厚R明生“于華陰山合金液,,不樂升天,但服半劑為地仙,?!雹嵩栖嚕荷裣沙俗嚕砍鲂?,有祥云護繞,,故稱云車。⑩夫子:指孟大融,。其生平事跡不祥,,但詩的后二句透露,,他和李白一樣,也是一位求仙慕道的高士,。

  憶昔行

  唐·杜甫

  憶昔北尋小有洞①,,洪河怒濤過輕舸。

  辛勤不見華蓋君②,,艮③岑青輝慘幺么④,。

  千崖無人萬壑靜,三步回頭五步坐,。

  秋山眼冷魂未歸,,仙賞心違淚交墮。

  弟子誰依白茅室,,盧老獨啟青銅鎖,。

  巾拂香余搗藥塵,階除灰死燒丹火,。

  懸圃⑤滄洲莽空闊,,金節(jié)羽衣飄婀娜。

  落日初霞閃余映,,倏忽東西無不可,。

  松風澗水聲合時,青兕⑥黃熊啼向我,。

  徒然咨嗟撫遺跡,,至今夢想仍猶佐。

  秘訣隱文須內教,,晚歲何功使愿果,。

  更討衡陽董煉師,南浮早鼓瀟湘柁,。  

杜甫

  【注釋】①小有洞:即小有洞天,,為道家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總首,位于天壇山北群峰上,。由王母洞,、靈山洞、王屋漢洞,、王屋唐洞等大小天然溶洞組成,,傳為王母修道之所,天上諸神仙朝會之地,,因這些山洞似王者之宮,,亦稱王屋洞,。②華蓋君:周代周靈王太子王子晉(或曰王子喬、王喬)曾棲于天壇山華蓋峰修身養(yǎng)性,,道號華蓋君,。③艮(ɡèn):八卦之一,代表山,。④慘:陰暗,。幺(yāo)么,不長曰幺,,細小曰么,。⑤玄圃:即懸圃,《山海經·海內西經》“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東方朔《十洲記》“昆侖,,號曰昆陵,,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后用來指仙山仙境,,或指極高處,。⑥兕(sì):雌犀牛,這里指怪獸,。

  題濟水

  唐·白居

  易盈科①不數尺,,岸柳難通舟。

  胡為②來自古,,列瀆宗諸侯,。

  茲水③異乎眾,顧我知所由,。

  至清遠外濁,,有本其何修。

  朝宗④未到海,,千里不能休,。

  一道截中貫,肯隨濁河流,。

  山川自改色,,湛湛澄霜秋。

  豈徒宅神物⑤,,亦足容蝦鰍,。

  我思古之人,,潔志為身謀。

  衣冠坐涂炭,,惡惡心憂幽,。

  不但聽漁父⑥,揚波自貽羞,。

  自今稱一字,,高潔與誰求?

  惟獨是清濟,,萬古同悠悠,。

  (選自《懷慶府志》)  

白居易

  【注釋】①盈科:水充滿坑坎。②胡為:何為,,為什么,。③茲:此。④朝宗:比喻小水注入大水,。⑤宅神物:傳說濟水中有通靈興渡的大蛟,。⑥漁父:《楚辭》篇名,寫一漁文屈原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的事,。

  游坊口懸泉①,,偶題石上

  唐·白居易

  濟源山水好,老尹②知之久,。常日聽人言,,今秋入吾手。

  孔山③刀劍立,,沁水④龍蛇走,。危磴上懸泉,澄灣轉坊口,。

  虛明見深底,,凈綠無纖垢。仙棹浪悠揚,,塵纓風抖擻,。

  巖寒松柏短,石古莓苔厚,。錦坐纓高低,翠屏張左右,。

  雖無安石⑤妓,,不乏文舉⑥酒。談笑逐身來,,管弦隨事有,。

  時逢杖錫客⑦,,或值垂綸叟⑧。相與澹忘歸,,自辰將及酉,。

  公門⑨欲返駕,溪路猶回首,。早晚重來游,,心期罷官后。

  (選自全唐詩第445卷第047首)

  【注釋】①坊口:秦渠枋口,,位于濟源五龍口鎮(zhèn),,懸泉,孔山有泉從懸崖上流下,,注入沁河故稱懸泉,。②老尹:作者時任河南尹,自稱老尹,。③孔山:位于太行山南麓的一座山,,在今濟源五龍口、克井,、兩鎮(zhèn)境內,,山的東端即是沁河。④沁水:即沁河,,發(fā)源于山西安澤,,在五龍口出山前繞了個“U”字形大灣,狀如龍蛇,。⑤安石:王安石,。⑥文舉:三國孔融字文舉。⑦杖錫客:指僧人,。⑧垂綸叟:釣魚翁,。⑨公門:官府衙門。

  早冬游王屋自靈都抵陽臺上方望天壇

  偶吟成章寄溫谷周尊師中書李相公①

  唐·白居易

  霜降山水清,,王屋十月時,。石泉碧漾漾,巖樹紅離離,。

  朝為靈都游,,暮有陽臺期。飄然世塵外,,鸞鶴如可追,。

  忽念公程②盡,復慚身力衰。天壇在天半,,欲上心遲遲,。

  嘗聞此游者,隱客與損之,。各抱貴仙骨,,俱非泥垢姿。

  二人相顧言,,彼此稱男兒,。若不為松喬③,即須作皋夔④,。

  今果如其語,,光彩雙葳蕤⑤。一人佩金印,,一人翳玉芝⑥,。

  我來高其事,詠嘆偶成詩,。為君題石上,,欲使故山知。

  (選自全唐詩第445卷第054首)

  【注釋】①這是一首詩人即將告別官場時的游覽詠歌,。其在贊頌濟源美好景觀的同時,,又以戲謔的玩笑語言吐露作者厭惡官場險惡,追求逍遙生活的心態(tài),。②公程:外出公干的期限,。③松喬:傳說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④皋夔:傳說中舜帝的二位賢臣,,一位刑獄官,,一位樂官。⑤葳蕤(wēn ruí)光彩熠熠的樣子,。⑥翳玉芝:仙人的車蓋,,形似靈芝。

  盧郎中①云夫寄示送盤谷子詩兩章歌以和之

  唐·韓愈

  昔尋李愿向盤谷,,正見高崖巨壁爭開張,。

  是時新晴天井溢,誰把長劍倚太行,。

  沖風②吹破落天外,,飛雨白日灑洛陽③。

  東蹈燕川④食曠野,,有饋木蕨芽滿筐,。

  馬頭溪深不可厲⑤,借車載過水入箱⑥。

  平沙綠浪榜方口,,雁鴨飛起穿垂楊。

  窮探極覽頗恣橫,,物外日月本不忙,。

  歸來辛苦欲誰為,坐令再往之計墮眇芒,。

  閉門長安三日雪,,推書⑦撲筆歌慨慷。

  旁無壯士遣屬和⑧,,遠憶盧老詩顛狂,。

  開緘忽睹送歸作,字向紙上皆軒昂,。

  又知李侯竟不顧,,方冬獨入崔嵬藏。

  我今進退幾時決,,十年蠢蠢隨朝行,。

  家請官供不報答,何異雀鼠偷太倉,。

  行抽手版付丞相,,不等彈劾還耕桑。

  (選自《全唐詩》第340卷第020首)  

韓愈

  【注釋】①盧郎中:盧汀,,字云夫,,時任虞部司門庫部郎曹。盤谷子,,即李愿,。②沖風:即大風。③洛陽:太行山又名洛陽山,,或作陽洛山,,傳說為日落之處。④燕川:盤谷南的一條河谷地帶,,古稱燕川,。⑤馬頭溪:水名,流經盤谷東側,,入蟒河,。⑥厲:涉,渡,。箱:通廂,,指廂。⑧撲筆:擲筆,把筆拍放于桌上,。⑨壯士遣屬和:壯士,,語言豪壯之士。屬和,,對別人詩作的唱和,。

  題西白澗

  唐·韓愈

  太行之下清且淺,一水盤桓紆山轉,。

  千峰萬壑不可數,,異草幽花幾曾見。

  波中白石隱出明,,風翻不動浮云輕,。

  翠巒玉女下雙鶴,笑倚秋練①開新晴,。

  又疑武陵溪上源,,桃花溪盡空潺湲。

  幽泉間復透巖側,,噴珠漱玉相交喧,。

  群猿見之走絕壁,緣峰虛睇②弗勞力,。

  鳴禽面面背人飛,,為是從來不相識。

  杖黎因貪仰面看,,礙石牽蘿錯移屐,。

  路窮曲屈疑欲回,迤邐屏開一重碧,。

  殘樽遇坐酒即傾,,旋摘山果都無名。

  題詩且欲盡佳句,,觸歌翻詠仙難成,。

  天門幽深十里西,無奈落日催人歸,。

  誰能可屬天宮事,,為我乞求須臾期。

  上天無梯日不顧,,牢落歸來壇未暮,。

  閉門下馬一衾寒,夢想③魂馳在何處,?

  (選自《懷慶府志》)

  【注釋】①秋練:這里比喻瀑布,。②睇:斜視,。③牢落:野獸奔一走的樣子。

  寄永道士①

  唐·李商隱

  共上云山②獨下遲,,陽臺③白道細如絲,。

  君今并倚三珠樹④,不記人間落葉時,。

  (選自全唐詩第539卷第198首)  

李商隱

  【注釋】①永道士:李商隱早年在玉陽山學道時的伴侶,。作者以婉轉之語提醒道友別忘當年玉陽山學道時的情誼。其文辭清麗,,意蘊深微。②云山:玉陽山,,在今濟源承留鎮(zhèn)境內,。③陽臺:陽臺宮位于王屋山上。④三株樹:《山海經·海外南經》注此樹在厭火國此,,生赤水上,,樹如柏,葉皆為珠,。

  游盤谷

  唐·杜牧

  巉巖①太行高,,其下有幽谷。環(huán)繞兩峰間,,盤向廓山腹,。

  甘泉注肥疇,茂草映修木,。勢阻絕喧嘩,,巖深易潛伏。

  昔人有李愿,,筑地一居獨,。白鳥依蘆塘,菰花②映茅屋,。

  心怡適所安,,憂大反忘欲。掉頭不肯應,,謂我此樂足,。

  友人韓昌黎③,文章④驚世俗,。長言⑤貴生毛,,落落燦珠玉。

  好事買名石,,鐫文寄崖奧,。已經三十年,,磨滅僅可讀。

  我來不復見,,命吏廣追逐,。訪知石氏遇,猶畏長官督,。

  不愛石上字,,秋風一砧覆。易之以千金,,復使置巖麓,。

  從此生光輝,萬古從瞻矚,。

  (選自《懷慶府志》)  

  【注釋】①此詩在描寫了盤谷風光后,,贊頌了韓愈送李愿歸盤谷的文章,記述了韓文碑刻失而復得,,重置山崖,,供人瞻仰的過程。構思巧妙,,寫景抒情,,詠史言志,層層遞進,,辯證統(tǒng)一,,自然妙合,氣勢磅礴且又精致婉約,。巉巖:險峻陡峭的山崖,。②菰(gū):一種多年生植物其根莖可食,俗稱茭白,。③韓昌黎:指韓愈,。④文章:指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⑤長言:引長聲音吟唱,。

  與諸公游濟瀆泛舟

  唐·李頎

  濟水出王屋,,其源來不窮。

  洑泉①數眼沸,,平地流清通,。

  皇帝崇祀典,詔書視三公②,。

  分官③禱靈廟,,奠璧④沉河宮。

  神應每如答,,松篁氣蔥蘢,。

  蒼螭⑤送飛雨,,赤鯉噴回風。

  灑酒布瑤席,,吹簫下玉童,。

  玄冥⑥掌陰事,祝史告年豐,。

  百谷趨譚底,,三光⑦懸鏡中。

  淺深露沙石,,蘋藻生虛空,。

  晚景臨泛美,亭皋⑧輕靄紅,。

  晴山傍舟楫,,白鷺驚絲桐⑨。

  我本家潁北⑩,,開門見維嵩。

  焉知松峰外,,又有天壇東11,。

  左手正接(lí)12,浩歌眄13青穹,。

  夷猶14傲清吏,,偃仰15狎漁翁。

  對此川上閑,,非君誰與同,。

  霜凝遠村渚16,月凈蒹葭17叢,。

  茲境信難遇,,為歡殊未終。

  淹留18悵言別,,煙嶼夕微濛,。

  (選自《全唐詩》)

  【注釋】①洑泉:在地面以下流的泉水。②三公:自周代始,,稱帝王以下三個最高層的官位為三公,。唐宋以后統(tǒng)稱大臣最高榮銜為三公。③分官:分,,分配,,這里作分派。④奠璧:祭奠時用的玉石制成品,,即龍簡,。⑤蒼螭:傳說中類似蛟龍的動物,。《說文·蟲部》:“若龍而黃”,。⑥玄冥:古指水神和雨神,。⑦三光:日、月,、星,。⑧亭皋:亭,平,。皋,,水旁邊的地。⑨絲桐:指琴,,古代琴多用桐木做成,。⑩潁北:潁,潁陽,,在河南登封城西,。作者李頎曾在潁陽居住。11天壇東:省略句,。意指天壇山以東濟水流經的地方,。12接(lí):古代頭巾的一種。13眄(miǎn):斜著眼看,。14夷猶:從容貌,。15偃仰句:偃仰,仰俯,,即隨時隨地,。狎,親近,。16渚:水邊,。17蒹葭:蒹,沒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18淹留:停留,久留,。

  王屋山送道士司馬承禎還天臺①

  李隆基

  紫府求賢士②,,清祖逸人③。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④,。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臺接海濱,。

  音徽從此間⑤,,萬古一芳春。

  (選自《全唐詩》第003卷第038首)  

李隆基

  【注釋】①天臺:天臺山,,今浙江天臺縣北,,司馬承禎來王屋山修道前于天臺山修道。②紫府:道家傳說位于天上的仙府,。③逸人:逸民,,舊指避世隱居的人。④殊倫:不同類,。⑤音徽:指音容,。間:隔開。

  送張道士歸山

  唐·王維

  先生何處去,,王屋訪茅君①,。

  別婦留丹訣②,驅雞入白云③,。

  人間若剩?、埽焐蠌碗x群,。

  當作遼城鶴⑤,仙歌使爾聞,。

  (選自《全唐詩》第126卷第022首)  

王維

  【注釋】①毛君:東漢人毛伯道,,曾學道于王屋山中,煉成仙丹,,稱服后成仙,,但丹成后,毛伯道先服,,服后即死,。②別婦:為修道煉丹而給妻子寫了休書。③驅雞:《列仙傳》載有洛人祝雞翁養(yǎng)雞百余年,,雞有千余只,,皆立名字。暮棲樹上,,晝放散之,。④若:怎。剩:多,。⑤“當作……”二句:據《搜神后記載》傳說遼東人丁令威學道成仙,,化鶴歸遼,,時人不識,舉弓欲射之,。

  玉真公主山

  唐·儲光羲

  山北天泉苑①,,山西鳳女家②。

  不言沁園好③,,獨隱武陵花,。

  (選自《全唐詩》)

  【注釋】玉真公主系唐睿宗李旦第十女,唐玄宗李隆基妹,,常來王屋山修道,,濟源玉陽山尚書谷靈都觀即其修道之所。①天泉:地名,,在洛陽東,,原為晉人宴會之所。②鳳女:公主,。③沁園:東漢明帝第五女劉致封為沁園公主,,封地在沁水縣(今濟源市東北)。其在沁水北岸(今濟源五龍口鎮(zhèn)化村)修建花園,,名沁園,。后人多以沁園代公主的花園,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中的“沁園春”為古詞牌名即源于此,。

  宿東谿王屋李隱者①

  唐·岑參

  山店不鑿井,,百家同一泉。

  晚來南村黑,,雨色和人煙,。

  霜畦吐寒菜②,沙雁噪河田,。

  隱者不可見,,天壇飛鳥邊③。

  (選自《全唐詩》)  

岑參

  【注釋】①作者岑參是唐代著名詩人,,其有關王屋山的詩還有《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蘿舊齋》,、《送胡象落第歸王屋別業(yè)》等。著有《岑嘉州詩集》八卷,。②吐寒菜:指秋菜已出土,。③天壇:即天壇峰是當時李隱者居住的地方。飛鳥邊:形容其山之高,,這里不是真寫天壇峰之高,,而是天壇峰飛到了鳥的身邊,這一倒裝語生動地描寫了天壇峰之高出類拔萃。

  奉送家兄歸王屋山隱居二首①

  唐·劉禹錫

  洛陽天壇上②,,依稀似玉京③,。

  夜分先見日,月靜遠聞笙,。

  云路將雞犬④,,丹臺有姓名⑤。

  古來成道者,,兄弟亦同行,。

  春來山事好,歸去亦逍遙,。

  水凈苔莎色,,露香芝術苗⑥。

  登臺吸瑞景,,飛步翼神飆,。

  愿薦塤篪曲⑦,相將學玉簫⑧,。

  (選自《全唐詩第357卷》)  

劉禹錫

  【注釋】①劉禹錫歷任監(jiān)察御史,,禮部郎中,檢校禮部尚書等著有《劉禹錫集》四十卷,,除本詩外其游濟源詩尚有《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一首。②洛陽《全唐詩》校一作陽洛,,據道書王屋山一名洛陽山,,一名陽洛山。③瓊:道教稱天帝所住的地方,。④“云路……”句:《神仙傳載》:八公與淮南王服藥升天,,盛余藥的器皿放在庭中,雞犬啄舐,,也都升了天,“故雞鳴天上,,犬吠云中也”,。⑤丹臺:神仙住的地方。⑥芝術:芝即靈芝,,術也是一種草藥,,相傳皆為神仙的食物。⑦薦:獻,。⑧塤篪(xūnchì):塤和篪皆為古樂器,。

  濟源春

  唐·孟郊①

  太行橫偃脊②,百里芳崔巍③,。

  濟濱④花異顏,,枋口云如裁⑤。

  新畫彩色濕,,上界光影來,。

  深紅縷草木,淺碧珩溯洄⑥,。

  千家門前飲,,一道傳禊杯⑦。

  玉鱗吞金鉤,,仙璇琉璃開,。

  樸童茂⑧言語,善俗⑨無驚猜,。

  狂吹寢恒宴⑩,,曉清夢先回(11)。

  治生(12)鮮惰夫,,積學(13)多深材,。

  再游詎癲戇(14),一洗驚塵埃,。

  (選自《全唐詩》第376卷)  

孟郊

  【注釋】①孟郊游濟源的詩尚有《濟源寒食》,、《游枋口》、《與王二十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等,。②偃:臥,。脊:山脊。③芳崔?。洪L滿花草的高山,。④濟濱:濟水之濱。⑤枋口:秦渠枋口,,秦代在沁河出山口修的水利工程,,在今濟源五龍口鎮(zhèn)沁河口。⑥珩(héng)溯回:遇到壩的阻力逆流的水像一方淺綠色的玉佩,。溯洄,,逆流而上。⑦傳楔杯:臨水飲宴為楔飲,,水上飲酒傳杯,。⑧茂:美好。⑨善俗:淳樸的風俗,。⑩狂吹句:盡情吹秦樂器至很晚才安寢,。(11)夢先回:比喻醒得很早。(12)治生:謀生。(13)積學:多學,,飽學,。(14)詎(jù)癲戇(zhuàng):豈是因為瘋狂愚蠢,詎,,難道,。

  靈都觀李道士

  唐·張籍①

  仙觀雨來靜,繞房瓊草春②,。

  素書③天上字,,花洞④古時人。

  泥灶煮靈液⑤,,掃壇朝玉真,。

  幾回游閬苑,青節(jié)⑥亦隨身,。

  (選自《全唐詩》第384卷)  

張籍

  【注釋】①張籍有關濟源的詩尚有《送吳煉師歸王屋》,、《胡山人歸王屋,因有贈》等,。其詩中的靈都觀即玉真公主道觀,,在濟源玉陽山。②瓊草:對草的美稱,。③素書:道書,。④花洞:藏花的山洞。⑤靈液:仙液,。⑥閬苑:仙人居住的園林,。⑦青節(jié):道教的青色旗幡。

  登王屋山

  盧照鄰

  絕頂橫臨日,,孤峰半倚天,。

  排徊拜真老①,萬里見風煙②,。

  (選自《全唐詩》第042卷)  

盧照鄰

  【注釋】①真老:老子李耳,。②風煙:指朦朧的景物。

  哭玉碑子

  唐·盧仝

  山有洞左峽,,拾得玉碑子①,。

  其長一周尺,其闊一藥匕②,。

  顏色九秋天,,棱角四面起,。

  輕敲吐寒流,。清悲動神鬼。

  稽首置手中,只似一片水,。

  至文反無文,,上帝應有以。

  予疑仙石靈,,愿以仙人比,。

  心期香湯洗,歸送箓堂里,。

  頗奈窮相驢,,行動如跛鱉。

  十里五里行,,百蹶復千蹶,。

  顏子③不少夭,玉碑中路折,。

  橫文尋龜兆④,,直理任瓦裂。

  劈竹不可合,,破環(huán)永離別,。

  向人如有情,似痛滴無血,。

  勘斗平地上,,罅坼多嚙缺。

  百見百傷心,,不堪再提挈,。

  怪哉堅貞姿,忽脆不堅固,。

  矧⑤曰人間人,,安能保常度。

  敢問生物成,,敗為有真素,。

  為稟靈異氣,不得受穢污,。

  驢罪真不厚,,驢生亦錯誤。

  更將前前行,,復恐山神怒,。

  白云蓊⑥閉嶺,高松吟古墓,。

  置此忍其傷,,驅驢下山路,。

  (選自《全唐詩》第387卷第002首)  

盧仝

  【注釋】①玉碑子:小塊碑石。濟源市碑子村即盧仝哭玉碑子之處,。②匕:勺匙類取食的器皿,。③顏子:即孔子的弟子顏回。④龜兆:古代占卜用的龜板,。⑤矧(shén):何況,。⑥蓊:茂盛。

  哭盧仝

  唐·賈島

  賢人無官死,,不親者亦悲,。

  空令古鬼哭,更得新鄰比①,。

  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

  天子未辟召②,,地府誰來追,。

  長安有交友,托孤遽棄移,。

  冢側志石短,,文字行參差。

  無錢買松栽,,自生蒿草枝,。

  在日贈我文,淚流把讀時,。

  從茲加敬重,,深藏恐失遺。

  (選自《全唐詩》第571卷)  

賈島

  【注釋】①新鄰比:杜甫《兵車行》“新鬼煩冤舊兔哭,,天陰雨濕聲啾啾”,。這里有新鬼情同之意。②未辟召:未被皇帝征召入仕,。

  天壇上境

  唐·賈島

  野人性僻窮深僻,,蕓署①官閑不似官。

  萬里洞中朝玉帝,,九光②霞外宿天壇,。

  洪漣浩渺東溟曙,白日低回上境寒,。

  因為南昌檢仙籍,,馬君家世奉還丹③。

  (選自《全唐詩》第411卷)

  【注釋】①蕓署:指秘書省,。②九光:道家有“日有九光,,光照四極”之說,。③還丹:大還丹,金丹都指道士煉的仙藥,。

  天壇歸

  唐·元稹

  為結區(qū)中累①,因辭洞里花,。

  還來舊城郭②,,煙火萬人家。

  (選自《全唐詩》第410卷)

  【注釋】①區(qū)中:人世間,。②還來句:回到京城,。  

元稹

  書留化城寺①壁

  唐·裴休

  平生志在野云深,,建立精藍②大用心,。

  須遠買園充圣地,袛陁③施樹不收金,。

  鳴鐘息息三途④苦,,閣上常聽萬籟音。

  為報往為游玩者,,園林常住莫相侵,。

  (選自《懷慶府志》)  

裴休

  【注釋】①這是裴休晚年回到故里年青時讀書的化城寺,應僧人之邀題留寺中壁上的詩,,其表達了自己畢生致力于佛教事業(yè)的遠大志向,。化城寺:在濟源城東北三十里,,系唐相裴休讀書處,。②精藍:佛寺,僧舍,。③袛陁(zhīzhì):祗,,尊敬;陁:山坡。④三途:亦作三涂,,佛教用語即火途(地獄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餓鬼道),。

  宿陽臺觀①

  唐·馬戴②

  玉洞仙何在,,爐香客自焚。

  醮壇③圍古木,,石磬響寒云,。

  曙月孤霞映,懸流峭壁分,。

  心知人世隔,,坐與鶴為群,。

  (選自全唐詩第556卷)

  【注釋】①全詩音韻流暢地勾畫出一個神奇瑰麗的道場意境,足見當時陽臺觀香火鼎盛,,古木參天,,石馨樂奏,熱鬧非凡,。②馬戴:曲陽(今江蘇東??h)人歷任太原慕府掌書記,朗州龍陽尉,,國子博士,,著有《會昌進士集》。③醮壇:道士祭神的壇場,。

  玉川偶興

  唐·胡曾①

  玉川鶴避盧仝啜②,,盤谷猿驚李愿歸。

  興盡攜筇③一迴首,,西風拂拂白云飛,。

  (選自《全唐詩補編》)

  【注釋】①胡曾:長沙人,寫詩尤擅長詠史,。②啜:食飲,。③筇(qíng):竹杖。

  天壇王屋山圣跡記

  唐·杜光庭

  王屋天壇福地玄,,清虛小有洞天仙,。

  無窮勝境于人物,有感神通今古傳,。

  (選自《懷慶府志》)  

杜光庭

  【賞析】作者杜光庭處州縉云(今浙江)人,,先入天臺山為道士后任德麟殿文章應制、戶部侍郎等封蔡國公,,有《廣成集》三十卷,。其詩盛贊了道教十大洞天之首的王屋山洞天勝景。

兩宋君臣同謳歌

  兩宋是我國文學詩,、詞,、文均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作為文學的主要樣式詩詞,,與前朝相比,,更為雅致,更為細膩,,更傾向于抒發(fā)君臣之情,,朋友之誼。這個時期的著名詩人大家蘇軾,、文彥博,、司馬光,、林靈素等,都為濟源留下了詩篇,。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北宋初年的宋真宗和寓居濟源的陳氏父子的唱和詩,生動地記錄了君臣之間難以割舍的情誼,,今天讀來仍然真切動人,。

  賜陳堯叟謝病歸濟源①

  宋·趙恒

  文苑垂清譽,胡端仰盛才,。

  嘉猷②毗萬路,奇遇列三臺③,。

  勤職興石爽,,辭榮奏疏來。

  疇咨④登百揆,,異數冠中臺,。

  巨屏揚旌去⑤,名藩晝錦⑥回,。

  君臣相厚意,,瞻望兩徘徊。

  (選自《懷慶府志》)  

趙恒

  【注釋】①這是宋真宗趙恒賜給工部尚書陳堯叟的離別贈詩,。是帝王對一個為宦一生報效朝廷,、才學淵博、德高賢能的重臣的褒獎和好評,。②嘉猷(yóu):指治國的好規(guī)劃,。③治:喻三公。④疇咨:意為訪問,、訪求,。⑤揚旌:原意是高舉軍旗,這里指榮歸故里,。⑥晝錦:意為衣錦還鄉(xiāng),。

  賡上賜病歸韻

  宋·陳堯叟

  寅會丁昌運①,訏謨愧瑣才②,。

  微功酬帝造③,,邁紀處公臺④。

  辭位囊封上,,逾涯寵數來⑤,。

  藩維分圣寄⑥,涕泗遠丹臺⑦,。

  旌仰宸章降⑧,,隆彌睿眷回⑨,。

  載賡誠寡和⑩,望闕幾徘徊11,?! ?/p>

陳堯叟

  【注釋】①寅會丁昌運:寅,陳堯叟公元990年中狀元,,時年干支紀年為庚寅年,。丁,遭逢,。昌運,,好運。②瑣才:不是大才,。③造:培養(yǎng),。④邁紀處公臺:邁紀,年邁,。公臺,,古代對高官的尊稱。⑤逾涯寵數來:逾涯,,越過,。寵數來,多次得到皇帝恩寵,。⑥藩維分圣寄:藩,,地方官。本句意為:(我作為)地方官應盡職盡責,,⑦丹臺:皇帝寫詔書用朱筆,,稱丹書,這里代指朝廷,。⑧旌仰宸章降:旌,,搖蕩。宸章,,帝王所作的文辭,。⑨隆彌睿眷回:隆彌,充滿盛情,。睿,,“睿藻”一詞的省語。眷,,戀慕,。回,回復,。⑩載賡誠寡和:載,,又。賡,,和詩,。本句意為:皇帝詩文誠難賡和。11闕:宮門前高臺上所筑的樓觀,。

  三城侍郎寄示留題延慶寺二韻詩二章

  宋·陳堯佐①

  一

  清濟園林接寺隅,,水昏煙暝自成圖。

  當年棣鄂三冬學②,,今日鴒原③萬里途,。

  道契④風云多感激,人非豐沛⑤欠訏謨⑥,。

  聞君又枉行春騎,,應笑溪邊舊截蒲。

  二

  瑩窗從此極研覃,,墜簡疑文訪濟南⑦,。

  擬卜菟裘⑧鄰學所,,龍香⑨時爇⑩御書龕,。

  (選自《濟源縣志》)  

陳堯佐

  【注釋】①陳堯佐:宋代名臣陳省華的次子,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兄陳堯叟官居工部尚書。其弟陳堯咨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太子太保,。②棣鄂:比喻兄弟。③鴒(líng)原:出自《詩經邶風·常棣》后人以鴒原代指兄弟,。④道契:志同道合,。⑤豐沛:雨水充足,這里指才能頗高,。⑥訏謨:宏大計劃,。⑦濟南:濟水之南。⑧菟裘(tù qiú):地名,,在今山東泗水縣,。⑨龍香:一種常綠喬木,可提煉香料,。⑩爇(ruò):燃燒,。

  重陽登靈山①

  宋·蘇軾

  俯窺盤谷接天壇,平地危峰豈易攀。

  鰲足斷來移海外,,天星落處化人間,。

  世情汩沒②誰常到?樽酒登臨我倦還。

  歲歲邦民重九會,,孟嘉休獨羨龍山③,。

  (選自《懷慶府志》)  

蘇軾

  【注釋】①靈山:玉川平原上聳起的一個小山包,位于濟源市區(qū)西北的靈山村,,高約30米,,方園百畝地,狀若饅頭,。②汩(gǔ)沒:沉沒,,埋沒。③孟嘉:陶淵明的外祖父,,東晉著名文人,,曾于金陵龍山大宴幕僚,飲酒作詩盡興歡樂,。

  寄題欽之草堂①

  宋·黃庭堅

  河南②有伏流,,經營太行根。盛德不終晦,,發(fā)為清濟源,。

  公家濟源上,太行正當門,。修竹帶藩籬,,百禽鳴朝暾③。

  仰視浮云作,,俯窺流水奔,。相望有盤谷,李愿故居存,。

  主人國之老,,實惟商巖孫④。斑行昔供奉,,屢進逆耳言,。

  天子色為動,群公聲亦吞,。肅肅⑤冰霜際,,不改白玉溫。

  出處士所重,,其微難具論,。公勿懷草堂,,朝庭待公尊。

  (選自《全宋詩》)  

黃庭堅

  【注釋】①這是一首吟詠傅堯俞高尚品德并規(guī)勸其返回朝堂的長詩,,從詩中人們可以想象到傅堯俞在逆境時,,大臣們仍然懷念、敬重,、期盼他,,可見傅堯俞當時名望之高。黃庭堅:宋代詩人,、大書法家,。②河南:河陽,河之南,。③朝暾:朝陽,。商巖,這里比喻在野賢士,。④肅肅:秦觀詩作“蕭條”,。

  游史館張大卿致政李少卿史館傅兵部濟上郊園①

  宋·文彥博

  疇昔②常聞處士莊③,林泉勝景甲山陽④,。

  一渠寒水流清濟,,千仞濃嵐聳太行。

  枋口云歸穿古木,,燕川風過入修篁,。

  前賢舊業(yè)何人繼,分與三賢⑤作醉鄉(xiāng),。

  (選自《文潞公文集》)  

文彥博

  【注釋】①文彥博: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一生經歷宋仁,、英,、神、哲四朝,,任職50年,,官至宰相,頗具文采,,90而卒,。②疇昔:往,過去,。③處士莊:唐代溫造隱居處,,在今濟源坡頭鎮(zhèn)左山村。④山陽:太行之陽,。⑤三賢:即與作者同游的張靖,、李章,、傅堯俞三人。

  題湨水①

  宋·文彥博

  潺湲北山水,,繚繞南城皋,。

  晴灘錦石亂,擊觸春湍高,。

  誰謂湨梁大②,,不能容舫舠③。

  臨流自縮手,,揭厲④應徒勞,。

  (選自《濟源縣志》)

  【注釋】①湨水:在濟源城南,俗稱南蟒河,。②湨梁:湨水河堤,。我國最早的地理志《爾雅》稱:“梁,莫大于湨梁”,。③舫舠(dāo):小船,。④揭厲:提起衣裳過河。

  寄題傅欽之濟源別業(yè)①

  宋·司馬光

  縣郭遙相望,,修篁百畝余,。

  林間清濟水,門外太行車②,。

  道勝隨宜足,,身閑與世疏。

  何時容命駕,,采蕨釣肥魚③,。

  (選自《濟源縣志》)  

司馬光

  【注釋】①傅欽之:傅堯俞字欽之。別業(yè):別墅,。據《懷慶府志》載傅的別墅在濟源縣西北的盤谷山下,。

  濟源縣裴公亭①

  宋·錢若水②

  裴相亭成未退身,空煩舞袖與歌塵,。

  至今亭下蕭蕭竹,,似對秋風怨主人。

  (選自《宋詩》)

  【注釋】①裴公亭:在市區(qū)廟街濟瀆池東,,為唐相裴休修建,。本詩一改常例,不是對古跡的主人公來一番歌功頌德,,而是直接提出不同看法,,對裴相成名后沒有激流勇退持異議,表達了詩人該退即退,、田園隱歸的意愿,。②錢若水:河南新安人,,歷任知府、知州等,。

  宿延慶院①

  宋·錢昆②

  水繞門墻竹繞堂,,滿窗春綠更山光。

  坐來苔蘚侵衣潤,,吟處松花落硯香,。

  汀鷺③雙雙翻亂石,溪風裊裊弄修篁④,。

  游人暫得幽閑趣,,時帶茶煙下上方⑤。

  (選自《濟源縣志》)  

錢昆

  【注釋】①錢昆:五代吳越王之子,,曾任知府,,諫議大夫,秘書監(jiān)等職,。②延慶院:即延慶寺,,又名龍?zhí)端拢诮駶刺靿k事處境內,。③汀鷺:一種水鳥,。④修篁:竹林。⑤下上方:疑為民間一種游戲棋藝,。

  求田濟上

  宋·寇準①

  少年意氣吐虹霓,,老去羈棲似病雞。

  破袖漫藏修月斧②,,青云誰置上天梯?

  去留不定情空惡,,窮達③相懸理莫齊。

  問舍求田是良計,,愿隨意仆把鋤犁,。

  (選自《懷慶府志》)  

寇準

  【注釋】①寇準:宋代名相,其與楊家將的故事婦嬬皆知,。②修月斧:唐代傳說的一種神斧,,這里比喻恢復疆土,。③窮達:困頓與顯達,。

  寄題傅欽之濟源草堂

  宋·范祖禹①

  傅公有幽居,近在盤山②下,。清濟出其間,,白石明可把。

  盈科赴溟渤③,,羽坎④日傾瀉,。竹色洗娟嬋,,松姿照蕭灑。

  室有古詩書,,門無俗車馬,。公居雖畎⑤畝,寤寐惟朝社⑥,。

  云山聊嘯遨⑦,,魚鳥同游冶。在我本無心,,群生系用舍,。

  終當入帝夢,當象求巖野,。題詩寄林坰⑧,,俚調⑨慚非雅。

  (選自《全宋詩》)  

范祖禹

  【注釋】①范祖禹:北宋著名史學家,,撰有《唐鑒》,、《帝學》等史籍六十多卷。②盤山:指盤谷寺所在的山,。③盈科:水充滿坑坎,。溟渤:溟海和渤海,這里泛指大海,。④羽坎:指坎井又稱天井,。⑤畎畝:田地,田野,,這里引申指民間,。⑥朝社:朝廷,社稷,。⑦嘯遨:放歌長嘯,,逍遙自在。⑧林垌(jīng):郊外,。⑨俚調:鄙俗,,通俗小調。

  題天壇

  宋·林靈素

  萬壑松蘿①拂紫煙,,丹臺②秘邃集神仙,。

  乾坤結秀真靈岳,日月飛根照洞天,。

  塵世暗移知幾代,,蟠桃初熟未經年。

  時人莫測幽微事③,,五色云封種王田④,。

  (選自《濟源縣志》)  

林靈素

  【注釋】①松蘿:一種植物,。也叫樹掛。②丹臺:指仙境,。③幽微事:這里指人們對道教某些理論的懷疑,。④五色云:古人以五色彩云為祥瑞。玉田;種玉的田地,。傳說洛陽人楊伯雍遇異人送其一斗石子,,種地里數年后長出玉石,收獲白璧五雙,。

  濟源詠古

  南宋·劉咸①

  濟水深深沁水長,,孔山王屋郁蒼蒼。

  太行影倒三宮廟②,,盤谷青圍四令堂,。

  聶政墓前荒草沒,盧仝井底洌泉香,。

  憑虛欲訪煙蘿④跡,,遍斸④靈參日當糧。

  (選自《濟源縣志》)

  【注釋】①劉咸:福建建陽人,,南宋著名學者,,其父為工部尚書,其本人官任奉直大夫,。②三宮廟:指陽臺宮,、迎恩宮等。③煙蘿:即煙蘿子,,也叫燕真人,。傳說是晉代在陽臺宮租種土地者,忽一日于山中得人參,,全家食之皆成仙,,拔宅升天。④斸(zhú):原指大鋤,,這里當挖掘講,。

金元明清有華章

  金、元,、明,、清時期,文人雅士寫濟源的詩作較少,,原因大概有二:一為戰(zhàn)亂年代較長;二為遠離京城,。但也有特點:金、元時期王屋山道教再興,,高道輩出,,描寫道觀和歌頌叢林生活的詩多見且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如丘處機,、宋德方,、李志全等都是知名的道士,著名文學家元好問也是道士,,曾在濟源寫下多篇詩作,,還為元道藏《玄都寶藏》總編校秦志安寫過墓志銘,為濟源留下墨寶,。

  玉陽觀

  元·宋德方①

  國妹修真體碧虛,,玉陽山下久宮居。

  花飄古砌春風后,,松偃空壇暮雨余,。

  石室已燒丹灶火,瑤池不返紫云車②,。

  遺碑獨有龍蟠字③,,猶是明皇④御筆書。

  (選自《濟源縣志》)

  【注釋】①玉陽觀:即玉真公主修道的玉陽山靈都觀,,在今濟源承留鎮(zhèn)玉陽村,。宋德方,為丘處機弟子,,曾修道于天壇峰下十方院,、紫微宮等。②紫云車:神仙的車駕,。③龍蟠字:字體如蛟龍飛舞盤屈,,回旋多姿。④明皇:李隆基廟號“唐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稱唐明皇,?!办`都院”、“平陽洞府”匾額均系明皇親筆御書,。

  游濟瀆

  元·李志全①

  水底微茫見貝宮②,,靈源直與海相通。

  雪晴人立冰壺外,,春暖魚游玉鑒中③,。

  鶴返松林巢夜月,神歸蓬島駕天風,。

  裴公亭上行吟處,,他日重來興未窮。

  (選自《濟源縣志》)

  【注釋】①李志全:宋德方弟子,歷時二十余年修刻成《玄都道藏》7800卷,。修道于王屋山并歸葬于此,。②見貝宮:指龍宮。③玉鑒:同冰壺一樣,,都是月亮的代稱,。

  游濟源

  金·元好問①

  地古靈多足勝游,高林六月似涼秋,。

  云間雉堞②橫千里,,水面龍宮倒十洲。

  盤谷村墟幾來往,,玉川人物自風流,。

  一丘一壑平生事,獨著南冠③是楚囚,。

  (選自《元遺山集》)  

元好問

  【注釋】①元好問(1190—1257),,太原秀容(山西忻縣)人,金代大文學家,、詩人,,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32歲入仕為官,,金亡后49歲時回鄉(xiāng)著書立說,。作者在人生遭受重大打擊之際,在改朝換代的戰(zhàn)亂之時,,寓居濟源長達一年,,游覽山水,品賞景觀,,詠詩作歌,,抒發(fā)情感。②雉堞:這里指城墻,。③南冠:南冠客,,借指囚犯。

  己亥春,,濟源奉先觀賦杏花①

  金·元好問

  小橋流水,,一徑修篁里。

  走馬章臺②人老矣,!只愛明窗凈幾,。

  杏花白白紅紅,花時日日狂風,。

  不是碧壺香供,,真成惱破春工③。

  (選自《元遺山集》)

  【注釋】①奉先觀即奉仙觀,在濟源城區(qū)中心,。②走馬章臺:章臺為漢代長安街名,,街中多妓館,這里指涉足娼妓間追歡買笑,。③春工:春季造化萬物之工,。

  大明寺留題①

  元·圓覺

  東漸海表②,,西邁流沙,。南荒北漠,無間爾遐,。

  蓮宮塔廟,,交映輝華。即此瞻部③,,無殊佛家,。

  濟源離宮,地曰軹城④,。太行北倚,,無塹南橫⑤。

  粵有蘭若⑥,,其名大名⑦,。

  (選自《大名寺碑》)

  【注釋】①本文是作者記述大明寺主持茲覺事跡的碑刻詩文。贊頌茲覺東到大海,、西過沙漠,、南至荒蠻、北至寒疆,,在廣闊區(qū)域傳播佛教,、不辭勞苦的品格,是有關大明寺罕有的詩文,。圓覺:元代知名僧人,。②東漸:向東流入,引申向東方流傳,。③瞻部:瞻部州,,佛經傳說四大部州之一。④軹城:大明寺所在地即今濟源軹城鎮(zhèn),。⑤天塹:指黃河,。⑥蘭若:寺廟。⑦大名:即大明寺,。

  題天壇

  元·丘處機①

  峨峨峻嶺接云衢②,,古柏參差數萬株。

  瑞草③不容凡眼見,靈禽只傍道人呼,。

  鑿開洞府群仙降,, 煉就丹砂百怪除。

  福地名山何處有,,長春即是小蓬壺④,。

  四面諸山若附庸,突然中起最高峰,。

  每看晴日移蒼影,,常說寒潭臥黑龍。

  沆瀣⑤要和千載藥,,茯苓⑥先斸萬年松,。

  擬尋活計忝真趣,又隔煙蘿第幾重,。

  (選自《元詩選》)  

丘處機

  【注釋】①丘處機:山東棲霞人是金元之際的道教領袖,,曾在王屋山修道。②云衢:原指云中道路,,這里借指高空,。③瑞草:古人認為吉祥之草,如靈芝等,。④蓬壺:即山東蓬萊,。⑤沆瀣:這里指酒。

  清虛宮①

  明·吳國倫

  清溪道士白云居,,日誦元君②玉字書,。

  忽有空香迎客至,月中攜手出清虛,。

  偶來仙觀踏飛霞③,,謠見青林已著花。

  若道人間無月府④,,門前誰駐五云車⑤?

  (選自《懷慶府志》)  

吳國倫

  【注釋】①清虛宮:天壇山東南一處宮觀,。明代大文學家吳國倫將清虛宮比喻為月宮,可見此宮之幽之雅之美似仙境,。②元君:道教所說的眾仙首領,。③飛霞:是馬的名字。④月府:即月宮,。⑤五云車:仙人所乘的五色云車,。

  軹 城①

  吳國倫

  生不必封公侯,死不必蹈東海,。

  一諾千金,,山河可改,。

  報恩報仇出門無悔,男兒赤心何皚皚②,。

  君不見,,軹里蕭然百室村,前有聶政后郭解,。

  (選自《濟源縣志》)

  【注釋】①軹城:位于濟源市南,,春秋時古軹國故地。這首敘述古軹舊事的雜詩以兩位故里英雄為例,,講論人只要誠實守信,,一諾千金就能留名青史。全詩言語激昂,,慷慨雄壯,,意境深遠,,哲理性強,。②何皚皚:形容心靈純潔純凈。

  詠紫微宮①

  明·王鐸②

  秋深吹雨晚風凄,,舊簡金書有玉泥③,。

  白瀑橫飛騷客④上,青山倒落古峰西,。

  固秦土宇中原蹴⑤,,神鬼靈光五岳低。

  萬歲千秋龜鶴客,,重尋花洞路⑥還迷,。  

王鐸

  【注釋】①紫微宮:位于王屋山麓,,司馬承禎修道處,。②王鐸:(1592—1652)孟津(今河南孟津縣)人,先為明東閣大學士,,明亡后降清,,歷任禮部尚書、弘文院學士等,,其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作者先為明官后又仕清,由前朝舊臣變?yōu)榍逋⑿沦F,,心中百味攪混,,通過游覽紫微宮,,借景抒情,既表達了對明王朝覆滅的惋惜和懷舊無奈心態(tài),,又吐露出對清王朝統(tǒng)一中國的欣喜,、自豪,文筆含蓄,,意境復雜纏綿,。③舊簡金書:指用金簡刻寫或金泥書寫的文字。玉泥:即紫泥,。古人以泥封信,,泥上蓋印?;实塾米夏?。④騷客:屈原作《離騷》因有騷人之稱,后也泛指詩人,。⑤土宇:疆土,,國土。⑥花洞:藏花洞,?!稇褢c府志》載:“在陽臺宮前,下有泉水,,四時異色,。”

濟源九景題詠

  千里百鄉(xiāng)景不同,,風光各有獨好處,。在濟源“九景”之說留傳已久。這里的景光雖不及“海市蜃樓”,、“錢塘大潮”那樣馳名,,但也小有特色,頗具玩味,。

  石橋春望

  清·蕭浚

  望春春到早,,閑步望春橋①。

  遲日變金柳,,和風煦碧霄,。

  山光勻翠黛,鳥語竟呼招,。

  四野勤東作②,,平疇極目遙?! ?/p>

(李中偉 作)

  【注釋】①望春橋:位于市中心北蟒河中段,,建于金代,,屢經翻修,面目大變,。古時每逢清明,,人們登橋遠眺,河水清悠,,楊柳掩岸,,草木蔥蘢,野花爛漫,,百鳥飛舞,,春色滿眼,故稱望春橋?,F又稱東門橋,。②東作:指農夫耕作。

  盤谷③晴煙

  清·程政

  非云非霧谷低生,,無端濃淡自消盈,。

  青山斷處籠圖畫,白練拖來映素清,。

  雙鶴沖開天欲曉,,一犁耕破雨新晴。

  欲從李愿深歸隱,,別有人間樂太平?! ?/p>

(李中偉 作)

  【注釋】③盤谷晴煙:盤谷寺所在的大社盆地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一種奇異景觀:每年逢夏秋,,雨后初晴,這里像云蒸霧騰,,煙波浩渺,,勝似仙境。

  濟瀆晨霞④

  清·何達善

  靈泓一脈與天通,,朝現榮光燦碧空,。

  片片明霞開玉宇,重重華蓋護晶宮,。

  卷舒隱幻神龍影,,縹緲輕隨少女風。

  非霧非煙微瀆瑞,,流清佳氣郁蔥蔥,。  

(李中偉 作)

  【注釋】④濟瀆晨霞:由于濟瀆池內泉水溫熱,,常年噴涌,,所以每當秋冬時節(jié)的早晨,,旭日初升時,這水蒸氣便彌漫天空,,在陽光照射下,,呈現鮮紅如血,艷麗多姿的霞光美景,。

  王母仙燈⑤

  清·侯立德

  光來天上照天明,,夜半雙雙空際行。

  應是瑤臺迎法駕,,故教玉女捧天燈,。  

(李中偉 作)

  【注釋】⑤王母仙燈:這是王屋山區(qū)一種獨特奇異的夜景,,每逢夜晚,,群山如墨,萬籟俱寂時,,遠望山間,,粼火點點,飄移變幻,,忽明忽暗,。當地人傳說那是王母娘娘出行,宮燈閃爍,,群仙護擁的景象,,數十里外都能看得到。

  天壇倒影⑥

  清·何達善

  萬仞天壇帝子居,,何因一夜轉坤輿,?

  蒼茫霧隱青山舊,碧落云開翠岫初,。

  捧出樓臺非海市,,浮來島嶼豈鰲魚。

  乾坤鐘秀奇如此,,欲把神工問太虛,。  

(李中偉 作)

  【注釋】⑥天壇倒影:每年春秋季節(jié),,在太陽未出山時或是雨后初晴時,,天壇山麓都會出現“海市蜃樓景觀”。在東邊天際,,人們能看到“天壇倒影,、宮殿聳立、松柏挺拔,、石階層層”的奇特景觀,。

  龍?zhí)兑乖垄?/strong>

  清·衛(wèi)哲治

  飛來靈物隱虛潭,,云外光華水底涵。

  斗大明珠浮不定,,天長白練影難探,。

  橋通海眼開金鏡,塔掛蟾宮播玉簪,。

  豈是神龍偏戲月,,清宵輝影侍中庵?! ?/p>

(李中偉 作)

  【注釋】⑦龍?zhí)兑乖拢好慨旔┰庐斂諘r,,延慶寺內的龍?zhí)逗希乘?,月現水中,,相映成趣,寧靜清明,,令人賞心悅目,。

  靈山晚照⑦

  清·段景文

  一峰螺髻擁平阡,金碧珠林日影偏,。

  縹緲岡陵凝紫氣,,縱橫井里散晴煙。

  霞烘野樹歸鴉噪,,人對斜暉放鶴還,。

  靈異果然靈岫萃,漁村不羨楚云邊,?! ?/p>

(李中偉 作)

  【注釋】⑧靈山晚照:每當夕陽西下時,位于市區(qū)西北的靈山山頭,,殘陽如血,霞光萬道,,幻化萬物,,神態(tài)奇巧,變化莫測,,惟妙惟肖,,令人驚嘆叫絕。

  西湖夜雨

  清·侯立德

  煙含古寺色蒼茫,,凄切聲隨夜漏長,。

  滴瀝空階渾是雨,非關魂夢到瀟湘,?! ?/p>

(李中偉 作)

  【注釋】⑨西湖夜雨:西湖位于今濟源市梨林鎮(zhèn)西湖村,,這里古時有一寺院,綠樹成蔭,,池塘連片,,亭臺樓閣一應俱全,所以有北國西湖美稱,。最奇的是,,有時夜半,萬籟俱寂,,寺人們卻聽到門外雨打樹葉聲,,開門一看卻是繁星點星,皓月當空,,寂無聲息,,如常平靜。再回房關門,,耳際又聞雨打樹葉聲,,沙沙作響,恍似夢境,。當地人還憑多年經驗積累判斷,,只要出現這種景象,三日內必有大雨,。

  沁口秋風

  清·蕭浚

  乘秋游沁口,,野菊正飄香。

  爽籟襟方快,,清飚晚送涼,。

  漁舟緣浦系,歸鳥傍林藏,。

  興盡驅車返,,云山一望蒼?! ?/p>

(李中偉 作)

  【注釋】⑩沁口秋風:酷暑盛夏,,來自太行山中清涼的山風,順河吹來,,徐徐送爽,,使人悶熱頓消,心曠神怡,?! ?/p>

責任編輯:薛芳芳

視頻新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