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無限山河熱血中——傾聽八十年前抗戰(zhàn)英雄的故事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新華社北京7月6日電 從太行山巔到長白山麓,,從蘇北村莊到上海街頭……連日來,,記者踏訪80年前抗日硝煙熏染過的半壁神州,,傾聽先輩們的抗戰(zhàn)故事,。
??一路行走,,長風拂過山野田疇,掠過城市村莊,,英雄氣息長存在這大地上,。
這是5月8日在山西省左權縣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前拍攝的太行山一角。新華社記者 丁增義 攝
??脊梁——抗戰(zhàn)烽煙早已隱入歷史深處,,太行山上的熱血故事,,始終鐫刻在一代代中國人記憶深處
??太行山下的清漳河水,緩緩流淌,。
??左權將軍的外孫沙峰站在十字嶺上,,眺望群峰如柱,腦海里都是母親左太北在世時向他描繪的太行抗日烽火,?!叭绻麤]有80多年前的那場十字嶺突圍戰(zhàn),母親不會至死還念念不忘這座看起來并不起眼的山頭,?!?/p>
??1942年5月25日,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zhuǎn)移,,戰(zhàn)斗中不幸被日寇炮彈彈片擊中頭部,,壯烈殉國,成為八路軍在抗日戰(zhàn)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
??朱德含悲題詩:“名將以身殉國家,,愿拼熱血衛(wèi)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p>
??左權犧牲后第3天,《新華日報》(華北版)社長兼新華社華北總分社社長何云也在日軍“掃蕩”中英勇犧牲,。
??劉伯承沉痛追念:“實在可惜啊!一武一文,,兩員大將,為國捐軀了!”
這是5月8日在山西省左權縣太行山腹地拍攝的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新華社記者 丁增義 攝
??距麻田八路軍總部舊址不遠處的清漳河畔,,一座高大的太行新聞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碑座上銘刻著何云等40多位新聞工作者在那場反“掃蕩”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的英雄事跡,。他們記錄歷史,,也被歷史所銘記!
??八百里太行,素稱“天下之脊”,。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八路軍在此舉起抗日烽火——首戰(zhàn)平型關,、夜襲陽明堡、百團大戰(zhàn)……千巖萬壑間,,英雄碧血拋灑,,慷慨壯歌回蕩。
??從此,,太行山成為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象征,。
??如今車行太行山道,看兩側(cè)巨壁崔嵬,,勢若當年太行軍民奮勇抗擊日寇的鐵壁銅墻,,令人不禁追憶英雄傳奇,感慨每一座山峰都曾蓄積抵御外侮的磅礴力量,。
??信念——馳騁白山黑水,,以樹皮草根為食的“冰雪英雄”,在槍林彈雨中定格成視死如歸的不朽群雕
??“楊靖宇將軍犧牲在一個雪花飄飄的季節(jié),?!?/p>
??前往楊靖宇將軍殉國地的路上,退役軍人,、吉林省靖宇縣車管所所長姜偉華感慨道,。姜偉華的外公于樂岐曾是楊靖宇將軍部屬,在將軍帶領下奮勇殺敵,。
??因這層關系,,姜偉華對楊靖宇將軍殉國的經(jīng)過耳熟能詳——1940年2月22日,一連好幾天都沒吃上糧食的楊靖宇,,孤身一人來到濛江縣(今靖宇縣)縣城西南的三道崴子,,在一個地窨里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后一個元宵節(jié)。第二天,,尾隨而至的敵人包圍上來,,激戰(zhàn)中楊靖宇胸部中彈,,轟然倒下!熱血濺在雪地上,分外鮮紅,。
??東北抗聯(lián)長期戰(zhàn)斗在敵人“腹心地帶”,遭受日偽軍殘酷的軍事“討伐”和嚴密的經(jīng)濟封鎖,,最艱苦的時候,,抗聯(lián)戰(zhàn)士只能以樹皮草根充饑——原靖宇縣史志辦副主任劉賢提供的一份資料,記錄了當時東北抗聯(lián)的艱難處境,。
??極度惡劣的斗爭環(huán)境,,并沒能動搖東北抗聯(lián)的堅定信念。面對日軍誘降,,楊靖宇說:“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貳的意志是不會動搖,?!?/p>
??將軍英勇殉國后,頭顱被敵人殘忍地割下示眾,。18年后,,楊靖宇將軍的頭顱和身軀得以合葬于吉林省通化市楊靖宇烈士陵園。
??“每年2月23日,,我都要去爺爺?shù)难硣匕葜],,重走他生命歷程中最后那段風雪路?!睏罹赣钪畬O馬繼志當過兵,,上過戰(zhàn)場,“我能體會到爺爺?shù)膱远ㄐ拍??!?/p>
??85載光陰流轉(zhuǎn),楊靖宇將軍的忠魂早已化作白山黑水間的精神火炬,。
這是4月24日在江蘇淮安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拍攝的雕塑,。新華社記者 丁增義 攝
??血性——82位勇士視死如歸,一場被稱為“我軍指戰(zhàn)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xiàn)”的戰(zhàn)斗,,濃縮了一支軍隊的血性
??車抵蘇北淮安,,窗外湖汊縱橫,城鎮(zhèn)村舍滿目青翠,,一派安寧祥和景象,。今天的人們,依然還記得82年前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那場血戰(zhàn),。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3師7旅19團2營4連82名官兵,,在江蘇淮陰劉老莊,與企圖圍殲我淮海區(qū)黨政軍領導機關的日偽軍展開殊死搏斗,。戰(zhàn)斗從拂曉持續(xù)至黃昏,,全連官兵斃敵170余人,傷敵200余人,,最終寡不敵眾,,全部壯烈殉國。
??英雄壯舉,,驚天地泣鬼神,,被朱德譽為“我軍指戰(zhàn)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xiàn)”。
??戰(zhàn)后,,當?shù)厝罕姙?2位烈士修建了墓碑,,并選送82名優(yōu)秀子弟重新組建了4連,連隊被命名為“劉老莊連”,。
??“大哥和他的戰(zhàn)友們一直是我的榜樣,。”時任4連指導員李云鵬烈士的妹妹李愛云,,自1969年插隊劉老莊以來,,一直義務守護烈士陵園。56年來,,李愛云青絲變白發(fā),,但在她心中,英雄們永遠是青春的面龐,。
??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內(nèi),,82棵青松肅立挺拔,仿佛當年82名頂天立地的鐵血戰(zhàn)士,。
??82年前,,82位勇士在這個蘇北村莊點燃的火種,如今正在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劉老莊連”官兵的胸膛燃燒,。
??距離劉老莊千里之外,,“劉老莊連”宿舍樓前,有一棵被連隊命名為“八十二棵松”的小樹,。那是4年前連隊干部專門從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帶回連隊的,。
??“我們劉老莊籍戰(zhàn)士都是聽著82位烈士的故事長大的,都有極強的榮譽感!”兩年前從劉老莊入伍來到“劉老莊連”的許蘇廣,,心中有個目標——成為一名優(yōu)秀炮手,,做“新時代劉老莊八十二勇士”!
這是4月26日在上海拍攝的四行倉庫西墻。新華社記者 丁增義 攝
??犧牲——上海四行倉庫西墻上的累累彈孔和北京盧溝橋上的深深彈痕,,無聲訴說著抗日英雄的英勇決絕
??上海,,蘇州河畔,。夕陽斜照在四行倉庫西墻上,殷紅如血,。這棟曾經(jīng)被炮火硝煙洗禮過的倉庫建筑,,與今天蘇州河兩岸現(xiàn)代摩天高樓形成強烈反差。88年前,,發(fā)生在這里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吸引了全世界目光!
??淞滬會戰(zhàn)后期,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中國軍隊88師262旅524團官兵,死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牽制日軍,,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史料記載,,四行倉庫守軍號稱“八百壯士”,,實際僅420余人。
??88年過去了,,四行倉庫西墻上斑駁的彈孔和炮火轟擊的痕跡,,還能讓人想起當年的硝煙,聽見“八百壯士”的吶喊——“為了中華民族,,我們將不惜打到最后一槍一彈!”
??“在硝煙彌漫的四行倉庫里,,謝晉元組織大家在戰(zhàn)斗間隙寫家書。許多戰(zhàn)士都是生平第一次寫家書,,沒想到寫的第一封家書竟是遺書!”提及此事,,上海四行倉庫抗戰(zhàn)紀念館館長馬幼炯淚濕眼眶。
這是7月6日在北京佟麟閣路拍攝的懷表和書本雕塑,。新華社記者 丁增義 攝
??北京西單附近,,一條以抗日名將佟麟閣命名的道路,掩映于一片綠樹叢中,。佟麟閣路最北端,,毗鄰長安街。一座懷表雕塑肅立于此,,懷表上的時間,,停留在佟麟閣將軍為國捐軀的時刻。
??七七事變爆發(fā)后,,29軍將士在盧溝橋畔奮起還擊日寇,,拉開全民族抗戰(zhàn)的大幕。7月28日,,佟麟閣,、趙登禹在這座城市指揮官兵死戰(zhàn)敵人,,雙雙殉國。
??抗戰(zhàn)勝利后,,北京城區(qū)有三條街道分別被命名為佟麟閣路,、趙登禹路和張自忠路。
??英雄永生,,活在人民和歷史的永恒記憶中?。ㄐ氯A社記者丁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