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廉語 | 見欲而止為德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對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至關重要,。古語云:“見欲而止為德,。”意思是說:當面對欲望時,,能夠自我克制并妥善處理,,可以成就高尚的品德。這句話勸導我們:做人要守心克己,、戒貪止欲,,方能成德達才、行穩(wěn)致遠,。
欲望是把雙刃劍,,關鍵在于管理。積極合理的欲望,,如求知欲,、成長欲等,激發(fā)起來能推動人努力進取;而貪婪非分的欲望,,如物欲,、嗜欲等,,不加遏制則會沖出道德的堤壩,毀德敗行,。關于戒貪止欲的重要性,,古人多有明訓?!抖Y記·曲禮上》講:“欲不可縱,。”《韓非子·六反》說:“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薄妒酚洝し饿虏虧闪袀鳌吩疲骸坝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句句都在告誡世人貪欲致禍,,必須加以克制,,管好自己的心和身、言和行,。
翻閱史料,,大凡官德廉潔者,都能做到自我約束,,見欲而止,。《東坡硯銘》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或謂居士:“吾當往端溪,,可為公購硯,。”居士曰:“吾兩手,,其一解寫字,,而有三硯,何以多為?”曰:“以備損壞,。”居士曰:“吾手或先硯壞,?!碧K東坡愛硯是出了名的,可他聽到有人要為他買硯時,,卻表現(xiàn)出了克制和清醒,。一句“吾手或先硯壞”可見其對物欲的淡泊通透,雖有愛好卻能知足知止,。無獨有偶,,晚清官員馮志圻酷愛碑帖書畫,,可當有下屬獻來一本宋拓碑帖時,馮志圻卻原封不動地退回了,。有人勸他打開看看,。馮志圻說,一旦打開我可能愛不釋手,,不打開便不動心,。“封其心眼,,斷其誘惑,,怎奈我何?”寥寥數(shù)語,盡顯其對欲望的管控之嚴,、節(jié)制之慎,。
見欲而止,正心修德,,是為官智慧,。《晉書·山濤傳》記載:山濤任吏部尚書時,,縣令袁毅為求升遷,,賄賂公卿,許多人都接受了他的禮物,。當他把“絲百斤”送到山濤家里后,,山濤卻收而不用,一直懸于梁上,。后來,,袁毅的事被揭發(fā),朝廷“案驗眾官”,,凡受賄的人都被檢舉,,紛紛落馬,唯山濤“取絲付吏,,積年塵埃,,印封如初”,以此贏得了“懸絲尚書”之美譽,。正所謂:“嗜欲喜怒之情,,賢愚皆同。賢者能節(jié)之,,不使過度;愚者縱之,,多至失所?!币粋€人只有能克制住自己的貪欲,,節(jié)而不縱,,方能保持頭腦清醒,遠離禍患,。
見欲而止,,貴在自律。黨員干部當自覺涵養(yǎng)政德,,在內(nèi)心深處立起規(guī)矩準則,,給欲望安上閘門、給行為劃出邊界,,不義之財不取,、不法之事不為、不凈之地不去,。唯如此,,才能經(jīng)得住種種誘惑和考驗,在名利面前多一分淡泊,、在得失之間多一分從容,,葆有一顆“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平常心,。(瞿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