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畫家侯艷敏:手中有筆 心有山河
關注濟源網微信
侯艷敏在作畫,。
春節(jié)假期結束,,但濟源大街小巷節(jié)日氛圍依然濃厚。
日前,,在亞橋農貿市場內,,商販的叫賣聲、顧客的詢價聲不絕于耳,。
在不遠處的花卉市場內,,皮膚白凈、戴著黑框眼鏡的侯艷敏站在她的繪畫工作室里,靜靜地打量著面前的幾幅山水畫,。室外的熱鬧氛圍似乎在工作室門前戛然而止,。
侯艷敏今年47歲,是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藝術家,,是一名山水畫家。正月十三,,她的首場個人畫展將在濟源文化城舉行,。她面前的這些山水畫將全部參展,迎接參觀者的品鑒和欣賞,。
距離畫展開展不足一周時間,,雖然這些參展作品中有不少曾經獲得國家級獎項,受到眾多業(yè)內人士和觀賞者的高度評價,,但是第一次集中亮相在家鄉(xiāng)人民面前,,侯艷敏不敢有絲毫怠慢,最后籌備工作更是不放過任何細節(jié),。
“我希望可以得到家鄉(xiāng)人民的肯定,,更希望這場畫展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國山水畫的魅力,提升大家對山水畫的認知水平,。”侯艷敏說,。
一
侯艷敏對畫展的嚴謹,,緣于她對山水畫的熱愛。她絕對算得上是一名“畫癡”,。這一點,,她身邊的家人朋友最有發(fā)言權。
侯艷敏小時候,,同齡人都喜歡玩跳皮筋,、投沙包等游戲,只有她總是一個人蹲在角落里,,拿著順手撿來的樹枝或石塊畫畫,。母親口中神話故事里的仙女、老家五龍口鎮(zhèn)山口村的山川樹木等,,在幼時的侯艷敏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五彩斑斕的畫面,,使得她急欲通過手中的“畫筆”把它們一一展現出來。哪怕手中的“畫筆”不是筆,、“畫紙”并非紙,,她依然沉浸其中,怡然自得,“走哪畫哪”,。
這一點很快引起了母親的注意,。
那個年代,興趣班并不多見,,但母親仍輾轉找到了一個美術班,,開啟了侯艷敏的繪畫之路。
小學,、中學,、大學直到現在,侯艷敏學畫,、繪畫的腳步從未停止,。
繪畫大師李可染曾說過:“學藝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痹谒磥恚囆g之路并非坦途,,而是需要付出艱辛努力,,需要持之以恒。作為李可染畫院青年畫院的一名藝術家,,侯艷敏深諳其道,。
“想要畫出好的作品,基本功一定要扎實,?!焙钇G敏說,在她看來,,唯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將自己的思想通過繪畫展現出來,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的作品,。為此,,即便如今她已經在繪畫上頗有造詣,還時常有全國各地的繪畫愛好者慕名前來學習交流,,但是“走哪畫哪”四處學習的習慣不曾改變,。
“只有不斷學習、不斷畫畫,,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從學與畫中汲取名家的智慧,提升自己對山水畫的理解,,將自己的思想更好地融入作品,。”侯艷敏說。為此,,她每天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畫畫,,還不定期外出學習,經常臨摹荊浩,、郭熙,、黃公望等名家之作。
正因如此,,侯艷敏愈畫愈好,,作品《敦煌拾遺》《山水清音》《思路新語》等先后入選國家級作品展。
二
有人說,,山水畫是創(chuàng)作者借以筆墨,、色彩,造景自然,、運布天地的心像反映,。
對此,侯艷敏深以為然,。在她看來,,一幅好的作品,可以傳遞出繪畫者繪畫過程中的思想,,并通過畫面中的山水,、人物、樹木等元素,,實現畫家與觀賞者的“隔空對話”,。這是她鐘情于山水畫的其中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她對濟源山水發(fā)自內心的敬畏與熱愛,。
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侯艷敏看了濟源的很多山水,,加上自小在山水間長大,,她對濟源山水有著特殊的情感。
“濟源的山水資源很豐富,,它們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里,。一提起筆,那些場景就如放電影一樣出現在我的腦海里,?!闭f這話時,侯艷敏雙眼發(fā)亮,。她將自己所畫的濟源山水作品一一展現在記者面前,,如數家珍地告訴記者這些取自于哪里的景色。王屋山下的王母洞、濟瀆廟里的古柏,、九里溝里的泉水,,甚至濟源神話故事中的仙女都在她的作品中有跡可循。
同樣,,侯艷敏也把這份情感帶到了即將舉辦的畫展中,。“濕墨繁筆寫家山”是此次畫展的名稱,?!皾衲惫P”來源于她喜歡的元代山水畫家王蒙、吳鎮(zhèn)等常用的繪畫方法,,“家山”指的是家鄉(xiāng)的山水,,前者表達了她對名家的致敬,后者則更多地表達了她對家鄉(xiāng)山水的熱愛,。
在侯艷敏看來,,創(chuàng)作一幅畫不是機械地去完成它,而是需要畫家投入大量的思想和情感,,這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才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對家鄉(xiāng)山水與人文景觀的這份熱愛,使得她的作品總是給人一種打破藝術家與觀賞者之間的壁壘的親切感,,常常會將人帶入她所勾勒的意境之中,,仿佛一切喧囂都隨風遠去,只留下那份久違的平和與安寧,。層巒疊翠,、農田菜園,玩鬧的稚子,、忙碌的老農……在她的畫中,,我們總能通過細枝末節(jié),找到記憶中那種久違的熟悉感,。
三
每每閑暇之時,,侯艷敏總喜歡驅車到濟源郊區(qū)采風。她的車上,,畫筆和畫本是必不可少的兩樣東西,。看到一處喜歡的風景,,她總會停下來,,拿出紙筆去勾勒。
在不久前的采風途中,,侯艷敏發(fā)現坡頭鎮(zhèn)地貌特殊,、土質豐富,,很多樹木的根系相比其他地方的樹木更有生命力。她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打算將此作為她接下來作品中的一大亮點,。
“藝術來源于生活。只要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就不用擔心靈感的枯竭,。”侯艷敏笑著說,,濟源風景優(yōu)美,、文化底蘊深厚,給她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線索,。除了坡頭風貌,,小溝背的五色石也將成為她接下來創(chuàng)作的一個方向。
“等忙完畫展,,我就著手去做,。”侯艷敏說,,畫展不僅是畫家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更是畫家與參觀者交流、帶其領略藝術魅力的平臺,,所以她尤為重視,,從半年前就開始準備。選址,、選畫,、裝裱……每一項工作她都親力親為,力求盡善盡美,。
“可能每個畫家都是完美主義者,。”侯艷敏笑著說,,此次畫展她將展出80余幅作品,,每一幅都是她精心挑選出來的。
“我希望大家通過這些作品看到山水畫的多種展現方式,,從中引起共鳴,感受到山水畫的魅力,?!焙钇G敏說。(文/圖 本報記者 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