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浙江文旅新現(xiàn)象系列觀察⑤:在博物館遇見世界
關注濟源網微信
浙江的博物館展出越來越豐富了,。
“交流與共新:絲綢之路上的亞洲文明”主題特展正在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展出,跨越五千年、來自絲綢之路各國的210余件(套)展出文物各有神采;中國絲綢博物館“絲綢之路周”活動則推出“18世紀的里昂:啟蒙時代絲綢之都的繁榮”等展覽,呈現(xiàn)法國經濟社會思想和時尚發(fā)展;“拉斐爾、提香與文藝復興:歐洲藝術500年真跡展”在杭州濱江遇見博物館開展……
放眼長三角地區(qū),,“外來展”更是讓人應接不暇。豐富多彩的外國文物或藝術品,,讓人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異域風情,,領略多元文化。
“外來展”增多,,水到渠成
“我們住得不遠,,出了家門就能看到西班牙文化?!币荒暌粫摹昂贾萘间救铡?,家住良渚的吳先生帶著家人來到良渚博物院,打卡“西班牙世界遺產尋珍——深讀古國文明之托萊多圖片展”,。近百幅精美圖片,,生動展現(xiàn)了西班牙托萊多省的悠久歷史和傳統(tǒng)習俗。
對浙江人來說,,無論是“家門口”還是“鄰居家”,,“外來展”都越來越多。法國,、埃及,、西班牙,、亞美尼亞……浙江今年推出的外來文物和藝術展,,來自多個國家地區(qū),展示多樣文明,。此外,,上海博物館的“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也吸引不少浙江人前去打卡,。787件展品、薩卡拉文物全球首展,、圖坦卡蒙等法老雕像,、成套的木乃伊棺、女王金飾……拉滿了觀眾的期待值,。
不僅有珍貴文物,,也有精美藝術?!袄碃?、提香與文藝復興:歐洲藝術500年真跡展”,正在遇見博物館·杭州館場館展出,,拉斐爾,、提香、波提切利等大師的58件真跡與觀眾見面,。
豐富多樣的展覽帶來高人氣,。今年1月至5月,寧波博物院聯(lián)合亞美尼亞埃里溫歷史博物館舉辦“諾亞之地——埃里溫歷史博物館藏亞美尼亞18—20世紀文化瑰寶展”,,寧波博物院辦公室工作人員項聰穎告訴記者,,3個多月展期,近30萬人次觀眾觀展,。
“外來展”增多,,是水到渠成。浙江省博物館學會特聘專家,、浙大藝術與考古學院校友會副會長吳曉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長三角地區(qū)依托較強的館藏資源優(yōu)勢,通過長期發(fā)展,,文博事業(yè)已逐漸進入需要加強對外交流的階段,。
中外文明交流對話的紐帶
“我平時就喜歡看展,這次來杭州游玩專門搜了展覽信息,?!?月11日下午,在遇見博物館·杭州館場館“遇見古埃及:永恒的木乃伊之謎”展廳,,記者遇見貴陽市民王佳諾,,她說:“這次展覽的展品和布展很精致,寶石,、彩繪的色彩很精美,,還有很多神秘又有趣的符號?!?/p>
近距離觀看外國展品,,讓不少觀眾實實在在領略了一把異國文明魅力,。“諾亞之地——埃里溫歷史博物館藏亞美尼亞18—20世紀文化瑰寶展”則通過精美的亞美尼亞民族服飾,、銀器,、地毯等94件展品以及相關圖片,讓觀眾領略了亞美尼亞文化中成熟的手工藝技術,?!皝喢滥醽啔v史同中國歷史一樣源遠流長,通過本次展覽,,觀眾可以身臨其境感受亞美尼亞的文化氣息,,探索神秘而又獨特的亞美尼亞?!眮喢滥醽嗰v華經濟與商務參贊卡扎良·科爾倫說,。
多樣性和共通性,也讓展覽成了文明對話的重要平臺,。由中國絲綢博物館與法國加達涅博物館(里昂歷史博物館)共同主辦的“18世紀的里昂:啟蒙時代絲綢之都的繁榮”展覽,,展出了18世紀法國城市建筑模型、絲綢面料,、服裝,、陶瓷等,反映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國絲綢博物館國際交流部館員陸芳芳說,,法國里昂被稱為法國的“絲綢之都”,杭州是中國的“絲綢之府”,,“我們想通過這個展覽來表現(xiàn)絲綢之路東西兩端的文明對話,。”
吳曉力表示,,鑒于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舉辦外國文物和藝術展,不僅可以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更好了解異域風情和多元文明,,也搭建了中外文明交流對話的橋梁紐帶,有助于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了解,。
借力“外來展”,,形成自身特色
今年上半年,“文明的十字路口——敘利亞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嘉興博物館展出,,系嘉興博物館首次舉辦境外來華文物展,。展出的96件珍貴文物來自敘利亞大馬士革國家博物館、阿勒頗博物館,、代爾祖爾博物館等場館,,年代橫跨舊石器時代至公元16世紀。
“我們在認真思索,,做這個展覽的目的是什么?目標群體和覆蓋地域有哪些?”嘉興博物館館長吳海紅告訴記者,,博物館在策展時,除了要了解敘利亞的歷史,、與本地歷史文化的異同,,還要站在更高的維度上看整個中東歷史及其發(fā)展變化等,“只有這樣,,才能在展覽的形式設計和制作布展方面做得更好,、更全面,所有這些對我們自身來說,,都是一次學習和提升的機會和實踐,。”
吳曉力指出,,以嘉興博物館為代表的市一級博物館,,通過舉辦外國文物展,讓自身有機會參與到國際文化交流中,?!巴ㄟ^舉辦外國展品展覽,有助于提高博物館的辦展水平,,在布展,、文物交接、展示風格呈現(xiàn),、相關解說內容的準備等方面,,對博物館的工作方式也是一次提升?!眳菚粤φf,。
長三角地區(qū)的文博單位集聚了豐富的資源,尤其是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本身也有能力參與國際文博展覽的交流互動。有專家指出,,長三角地區(qū)的文博單位可以考慮相關資源的相互銜接和統(tǒng)籌考量,,推進“外來展”辦展思路、運作方法的互學互鑒,。如上海的文博機構在開放辦展方面具有很強的服務意識,,值得學習借鑒。浙江也可以根據自身館藏資源,,找到適合自己的運行方法,,挖掘適宜借展的資源,,尋求差異化路徑,形成自身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