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迎來第九次考古發(fā)掘 一曲笛音越古今(護文化遺產 彰時代新義)
關注濟源網微信
圖①:賈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供圖
圖②:賈湖遺址出土的刻符龜腹甲,,上刻一個眼睛形符號,。
張居中攝
圖③:空中鳥瞰賈湖遺址博物館,。
賈湖遺址博物館供圖
圖④:賈湖遺址保護展示區(qū)。
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供圖
8000多年時光,,可見證滄海桑田,,也可凝固在一支約20厘米長的七孔骨笛之中,。
出土自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的賈湖骨笛,,是迄今發(fā)現中國最早的七聲音階樂器,可吹奏《梁?!返痊F代樂曲,。來自遠古的神秘回響,,吸引著人們持續(xù)探索禮樂文化乃至中華文明起源的故事,。
如今,在賈湖骨笛的出土地舞陽縣北舞渡鎮(zhèn)賈湖村,,第九次賈湖遺址考古發(fā)掘正在進行,,賈湖遺址博物館正式運行,,賈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初具規(guī)模。文明起源的諸多謎團,,借助多學科現代考古力量有望逐步揭開;沉睡地下數千年的珍貴文物,得以與更多慕名而來的觀眾見面;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為文旅融合,、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考古發(fā)掘
40年持續(xù)探索未解之謎
冬日暖陽下,,中原大地平整的麥田透著綠意。筆直的公路劈開平疇沃野,,穿過造型別致的牌坊,,賈湖村到了,。村中人家多姓賈,一汪湖水繞村郭,,賈湖村因此得名,。
村口廣場對面,便是第九次賈湖遺址考古發(fā)掘區(qū),。走進圍擋,,考古探方內,,工作人員或清理,、或測量、或記錄,,緊張忙碌著,。探方側壁不同顏色的土層,,提示著這是一處有近萬年文化沉積的遺址,。
賈湖遺址是一處距今9000年到7500年的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1961年被發(fā)現,,1983年至2013年歷經8次考古發(fā)掘,,取得包括骨笛,、龜甲器、契刻符號在內的諸多重要考古發(fā)現,,被列入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fā)現和“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
對于賈湖遺址的重要性,,上世紀90年代,,著名考古學家,、原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曾評價:“賈湖遺址提供了一個我國黃河,、長江之間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居于當時文化發(fā)展前列的相當完整的實例,?!敝袊脊艑W會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星燦評價,,“賈湖文化,,中國史前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中華文明的星火從這里點燃?!?/p>
第八次賈湖遺址考古發(fā)掘于2013年進行,。10年過去了,,此次考古發(fā)掘的重點是什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魏興濤介紹,2023年度考古發(fā)掘工作主要目的為配合賈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以厘清地下遺跡分布情況,、探討遺址周邊環(huán)境和景觀研究為發(fā)掘目標。經過兩個多月的田野工作,,已發(fā)現房址,、窖穴(灰坑)、墓葬,、陶窯,、濠溝等多種遺跡,。初步發(fā)現兩小片墓葬區(qū),,出土壺、罐組合隨葬品和盆,、鼎,、缽等陶器,以及骨錐等工具,、綠松石飾品等,。
從考古學科發(fā)展來看,賈湖遺址考古發(fā)掘與研究被認為是中國考古走向考古科學,、探索多學科綜合研究的范例,。11月3日到5日,紀念賈湖遺址發(fā)掘40周年暨第二屆賈湖文化國際研討會在漯河舉行,。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發(fā)虎在研討會上表示,以往多次考古發(fā)掘涵蓋動物考古,、植物考古,、農業(yè)考古,、環(huán)境考古等領域的研究。以1999年出版的《舞陽賈湖》考古報告為例,,特邀撰寫人35人,,其中31名是來自自然科學和其他學科的專家,。
此次考古發(fā)掘,,同樣注重多學科綜合研究,。魏興濤表示,,本次考古發(fā)掘團隊中,,除了田野考古人員外,,還有環(huán)境考古,、體質人類學,、動植物考古,、同位素考古,、殘留物分析,、文物科技保護等專業(yè)人員,,一些檢測分析和多學科合作開始取得研究成果,。
40年來,,考古發(fā)掘逐步揭開賈湖先民生產生活的神秘面紗。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他們在此構筑房屋,、狩獵采集、捕鳥捉魚,、種植水稻,、馴養(yǎng)家畜,、煉土為陶,、破石成器,、鉆骨制笛,、發(fā)酵釀酒、穿針縫衣……不過,,還有諸多未解之謎等待破解:賈湖先民來自何方?他們在此生活了1500年之久,,后來去了哪里?龜甲刻符與甲骨文有何關系?這里的女性平均身高達1.67米,身高偏高的原因是什么?他們使用的綠松石來自哪里?諸多謎團,,有待考古研究探索未來,,揭示本源,。
曾主持賈湖遺址考古發(fā)掘與研究工作近40年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居中表示,賈湖遺址的研究發(fā)掘進入了第五個10年,,有新生力量的參與和努力,,相信賈湖遺址的研究工作肯定能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展陳利用
多種方式講述史前故事
緊鄰發(fā)掘區(qū),,便是賈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遺址保護展示區(qū),。棧道串起4座古樸高大的木棚建筑,原發(fā)掘區(qū)域之上復原了地層剖面展示區(qū),、房址展示區(qū)和農業(yè)起源展示區(qū)等,,游客可穿行其中,實地感受八九千年前賈湖先民的聚落生活,。
湖田相間處,,一座博物館臨水而建。從空中俯瞰,,以遠古先民生活場景為造型的賈湖遺址博物館,,狀如濺開的水滴,在麥田間舒展,,寓意文明的發(fā)源和擴散,。今年5月18日,賈湖遺址博物館試運營,,11月初正式揭牌開館,。依村莊而建的博物館,較為系統(tǒng)地展示了賈湖遺址40年考古發(fā)掘的成果,,幫助人們了解黃土地下凝聚的滄桑,。
走進博物館,迎面一堵墻壁展示著賈湖遺址的“世界之最”——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七聲音階管樂器,、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之一契刻符號,、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yè)起源地之一……步入展廳,場景化展示,,再現了賈湖先民狩獵采集等生產生活場景,。骨笛、龜甲,、綠松石飾,、歷經千年炭化的稻作標本、孔徑僅有0.7毫米的精致骨針……一件件文物,,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
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主任武艷芳介紹,博物館占地145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陳列展區(qū)設置“禮樂之源——賈湖文化主題陳列”和“賈湖探秘”等4個專題展,,今年5月預展以來,到館觀眾已超12萬人次,。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都陳列有出土自賈湖遺址的七孔骨笛。在賈湖遺址博物館,,可以看到更全面的出土骨笛展示,,有器身刻滿菱形紋飾的二孔骨笛,還有同一墓葬出土的雌雄笛,。展臺前,,點擊屏幕,可依次觀看演奏家使用出土骨笛吹奏《春江花月夜》《沂蒙山小調》《梁?!返惹康挠跋?,笛聲古樸悠遠,引人遐想,。
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黨組書記,、副主任王衛(wèi)東介紹,賈湖遺址出土了40多支骨笛,,有兩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分,多數為七孔,,均由丹頂鶴的尺骨制成,,長度在17.3—24.6厘米之間。經測音研究,,七孔骨笛具有完備的七聲音階結構,,從而打破了先秦只有五聲音階的結論,。出土骨笛的墓葬通常比其他墓葬隨葬品豐富,,且伴有龜甲和叉形骨器,據此推斷,,墓主人有較高的身份和地位,,樂器包含一定的禮器性質。
王衛(wèi)東介紹,,除了靜態(tài)展示,,博物館還組織研學,借助VR、AR等技術,,力求實現文物的可視化顯現,、互動化傳播、沉浸式體驗,。
以文塑旅
活化保護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賈湖遺址博物館建成后,,75歲的賈湖村村民魏建安第一次走進博物館,透過玻璃陳列窗,,再次和多年前親手清理出土的文物“相遇”,。魏建安前后參與了6次賈湖遺址發(fā)掘,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清理綠松石飾品的場景,?!敖ǖ每烧娌毁嚒保叱霾┪镳^,,他高興地說,。
從1961年舞陽縣文化館文物專干朱幟在賈湖村的土井和薯窖斷壁上首次發(fā)現遺址痕跡,到上世紀70年代末賈湖村小學師生在開荒種地時發(fā)現石鏟,、陶壺等文物,,再到1983年以來村民參與歷次考古發(fā)掘,賈湖村與賈湖遺址的發(fā)掘保護緊密聯系在一起,。如今,,隨著新時代考古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賈湖村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契機,。
賈湖村黨支部書記賈彥輝說,,得益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近年來村容村貌和環(huán)村水系集中整治,,賈湖村被評為河南省鄉(xiāng)村旅游特色村,。在通往賈湖村的公路旁,集文化觀光,、科普教育,、休閑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賈湖田園綜合體項目已經落成,50余個溫室大棚“食,、游,、購、娛”一體化,,吸引周邊市民前來體驗,,帶動鄉(xiāng)村旅游。
“賈湖的名字一定會被更多人知曉,?!辟Z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95后工作人員李穎說,。她從陜西師范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yè)畢業(yè),4年前返鄉(xiāng)工作,?!拔覀儾┪镳^堅持‘小而特’‘小而精’,目前也在和文創(chuàng)單位溝通,,推出骨笛等文創(chuàng)產品,,助力賈湖文化活起來?!?/p>
賈湖文化進校園,、進課堂,也在當地悄然開展,。漯河市博物館設計了文創(chuàng)互動體驗手工包和《探秘賈湖》繪本,,賈湖遺址阿崗寺遺址保護中心編寫了《禮樂之源·賈湖》,帶孩子們更好了解考古遺址里的中國,。
漯河市委書記秦保強表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近年來,,我們堅持高質量做好賈湖遺址的保護,、管理、利用工作,,實現文物保護與經濟發(fā)展,、城鄉(xiāng)建設系統(tǒng)融合。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對賈湖遺址文物保護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支持力度,,不斷擴大賈湖遺址的社會影響力和關注度,使考古發(fā)掘及文物保護成果惠及廣大公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