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卜刀”營銷宣傳須杜絕暴力暗示 不良營銷恐涉違法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仿刀具玩具安全隱患引擔憂 專家提醒
“蘿卜刀”等營銷宣傳須杜絕暴力暗示
當下在小學生中最流行什么玩具?非“蘿卜刀”莫屬,。所謂“蘿卜刀”,,是由塑料制成的仿刀具玩具,因其外形酷似胡蘿卜,,能借助自身重力實現(xiàn)刀體滑動,,也稱“重力蘿卜刀”。
“此類仿刀具玩具是否存在安全風險隱患?”不少家長對于“蘿卜刀”的風靡感到擔憂,,一些商家在營銷中使用含暴力色彩的宣傳話術更是令家長擔心學生會因此產(chǎn)生暴力傾向,。
“此類受眾群體為未成年人的網(wǎng)紅玩具應當引起各方足夠重視?!敝袊▽W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生產(chǎn),、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游戲游藝設備,、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或者行業(yè)標準,,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因此,相關部門應對市面上的“蘿卜刀”產(chǎn)品進行嚴格排查,,確保符合安全標準,,產(chǎn)品在宣傳時也要杜絕出現(xiàn)暴力等內(nèi)容。對于此類可能含有一定危險隱患的玩具,,學校和家長也應積極引導未成年人正確認識并使用,。
“蘿卜刀”存在安全隱患
先用手指將刀柄打開一個小縫,然后向下一抖手腕,,伴隨著一聲清脆的響聲,,刀片自動彈出,再一抖手腕,,刀片迅速收進刀柄……家住北京市豐臺區(qū)的三年級學生康康(化名)向記者熟練展示著“蘿卜刀”的各類玩法,。之所以擁有如此嫻熟的技術,是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他幾乎“刀”不離手,。
康康的父親馮磊告訴記者,,自從九月份開學后,兒子就受班里同學影響而迷上了“蘿卜刀”。用孩子的話說,,“大家都有,,我沒有就沒人和我玩了”??紤]到就是一個塑料玩具,,馮磊就在網(wǎng)上給孩子買了一把,沒想到孩子不僅天天沉迷于“耍刀”,,還經(jīng)常對家長做出戳,、刺等動作。
“‘蘿卜刀’的玩法很像港片中那些‘古惑仔’手中拿的蝴蝶刀,?!瘪T磊擔心,孩子從小接觸這類刀具玩具會養(yǎng)成不良習慣,。雖然玩具是塑料做的,,但還是有刀尖,一旦戳到眼睛等部位,,后果不堪設想,。
有馮磊這種擔憂的家長并不在少數(shù)。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蘿卜刀”后,,出現(xiàn)大量商家,,價格從幾元錢到幾十元錢不等,其中銷量高的店鋪月銷量高達“10萬+”,。在不少店鋪下方留言區(qū),,有家長表示擔心,認為此類刀具玩具存在安全風險隱患,,孩子長期“玩刀”也容易滋生暴力心理,。還有家長表示,雖然刀具是塑料材質(zhì),,但有些做工很粗糙,,塑料上的毛刺甚至會劃破皮膚。
針對“蘿卜刀”的“威力”,,有媒體進行過測試,,結果顯示,塑料刀尖稍微用力便能穿破白紙或扎入蘋果,,力道再大些甚至可以扎破礦泉水瓶,。康康也向記者透露,,曾經(jīng)有同學拿著“蘿卜刀”扎他的腦門,,弄得他的腦門紅了好幾天,。
記者注意到,隨著“蘿卜刀”日漸走紅,,線上線下還出現(xiàn)了一些“變動款”產(chǎn)品,除夜光款,、燈光款等類型外,,有些店鋪為了增加手感推出了加重版蘿卜刀,采用金屬材質(zhì)制成,,還有些店鋪推出巨型蘿卜刀,,整體展開長度達40厘米。
“兒童玩具一個最基本的底線就是要保障使用安全,,這些玩具必須符合國家相應標準,,保障產(chǎn)品質(zhì)量?!标愐艚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guī)定,生產(chǎn),、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玩具,,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yè)標準,不得危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一些危險性更強的款型,,顯然不符合相關標準,有關部門應加大排查力度,,確保生產(chǎn),、銷售的產(chǎn)品符合安全標準,檢查商家是否證照齊全,、是否存在銷售“三無”產(chǎn)品等問題,,對于違法違規(guī)生產(chǎn)、銷售行為要依法嚴厲打擊,。
不良營銷恐涉嫌違法
“亮出你的‘蘿卜刀’一刀制敵!”“看我刀了你”“看誰不爽就刀一下”……盡管販賣“蘿卜刀”的商家都在宣稱這是一款解壓玩具,,但記者發(fā)現(xiàn),無論是在視頻宣傳還是文字宣傳中,,商家?guī)缀醵加玫搅舜寥?、刺人等含有暴力色彩的表述?/p>
在短視頻平臺中,也有不少所謂“蘿卜刀”使用教學視頻,,經(jīng)常模仿捅,、刺、扎,、砍等動作,,有些甚至直接出現(xiàn)用“蘿卜刀”捅人,、抹脖等畫面。
“這些宣傳導向都是有問題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流行語的影響,。而且,他們認為這些‘教學’視頻是大人制作的,,那就是對的,、好的?!比A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來兵認為,,電商平臺或短視頻平臺在審查相關視頻及宣傳語時應嚴格禁止商家將這種含有暴力傾向的不良引導用在商品宣傳中。此外,,在劉來兵看來,,通過玩具讓孩子活躍身心、強身健體沒有問題,,但宣傳方向不應是讓人用刀來解壓,、泄憤,這是錯誤的思想導向,,即便解壓也應當用更健康的方式,。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表示,未成年人正值識別能力,、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有的孩子如果產(chǎn)生錯誤認知,認為其他刀具也可以這樣玩,,在使用真實刀具時,,也把其作為玩具向同學、家人揮舞,,后果不堪設想,。
在陳音江看來,此類仿刀具玩具相比其他兒童玩具而言,,更需注意避免產(chǎn)生不良暗示,,因此商家這些含有暴力色彩的營銷宣傳相比“蘿卜刀”本身危害性更大。廣告法明確規(guī)定,,廣告不得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nèi)容,。商家為博眼球賺流量故意使用此類宣傳營銷手段已涉嫌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廣告法等法律規(guī)定,,相關部門應對此嚴格整頓。
陳音江指出,,商家要嚴格履行自身職責,,不僅在營銷宣傳時要杜絕暴力內(nèi)容和錯誤示范,還應明確產(chǎn)品禁止使用的情形等,。此外,,電商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也應對涉及此類產(chǎn)品的相關視頻和文字等內(nèi)容嚴格把關,及時刪除或屏蔽含有暴力色彩等不良內(nèi)容,,避免錯誤引導持續(xù)擴散,。
家校聯(lián)合引導是關鍵
小小的“蘿卜刀”究竟能產(chǎn)生多大危害?在不少家長質(zhì)疑“蘿卜刀”可能給孩子帶來種種不良影響的同時,,也有部分家長認為,,這僅僅是一款有助于鍛煉孩子手指、解悶的小玩具,,孩子大多是跟風購買,,不必“上綱上線”。
對此,,北京市大興區(qū)某小學教師梁旭結合實際工作談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蘿卜刀”作為一款塑料仿刀玩具,,使用不當確實會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但堵不如疏,關鍵在于學校和家長的正確引導,。
梁旭所教的班級中也有學生玩“蘿卜刀”,,她發(fā)現(xiàn)相比用刀去互相比畫著玩,更多學生是在用這種方式“找組織”,,因為此類小玩具在學生群體中極易引發(fā)效仿行為,,一旦班里有同學擁有,很快可能班中大部分同學都會有,。在此情況下,,如果直接對其進行禁止反而可能讓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此學校和家長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
梁旭曾就“蘿卜刀”問題和如何正確使用開了一次班會,,特別說明不論是刀類玩具還是槍類玩具,只要是銳器有尖角的物體都不能沖人做出刺,、戳等動作,,一旦發(fā)生危險,不僅會給受害者帶來痛苦,,自己和家長也要承擔相應責任,。同時明確提出在校期間不能攜帶此類玩具,,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將暫時沒收,放學后歸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修訂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門加強了家庭保護部分,對監(jiān)護人的監(jiān)護職責進行了列舉加兜底式規(guī)定,,要求對未成年人進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等。
梁旭就不允許學生攜帶“蘿卜刀”到校的情況在班級的微信群中對家長作了說明,,并希望家長在家中能正確引導孩子認識并使用此類玩具,,同時可以借由此類玩具向孩子講解刀具等銳器可能對人身帶來的危害,讓他們在不能有“加害”之心的基礎上也要有防范之心,。
事實上,,不僅是當下大熱的“蘿卜刀”,此前曾在學生群體中流行的“磁力筆”“水晶泥”等網(wǎng)紅玩具文具也都被曝出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利器”,。
對此,,陳音江指出,當前很多網(wǎng)紅產(chǎn)品主打“獵奇性”,,但其安全性卻大打折扣,,特別是在未成年人手中,更可能因操作不當引發(fā)危險,。因此家長在為孩子購買這些玩具文具前應當作一定了解,,并關注相關產(chǎn)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及時告知孩子正確的使用方法,。監(jiān)管部門也應加大對此類主要使用群體為未成年人產(chǎn)品的監(jiān)管力度,,確保生產(chǎn)、銷售的此類產(chǎn)品符合相關安全標準,,及時對市面上的違規(guī)產(chǎn)品進行查處,。(本報記者 趙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