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丨趙亞夫:走好科技興農富農路
關注濟源網微信
新華社南京9月30日電 題:趙亞夫:走好科技興農富農路
把大米釀成米酒,,剩余的酒糟做成黑豬飼料,,黑豬排泄的糞便堆肥給桃樹,散養(yǎng)的雞鴨穿梭在樹蔭下,,啄食墜落的果實,,雞糞、鴨糞同樣化作肥料……
這個家庭農場生態(tài)“小循環(huán)”,,是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zhèn)戴莊有機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研究員趙亞夫帶領當?shù)剞r民就生態(tài)農業(yè)進行的新探索,。
趙亞夫(左)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zhèn)戴莊村一處農業(yè)合作社查看果樹生長情況(2022年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我們戴莊的有機稻田里已連續(xù)16年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了,?!壁w亞夫告訴記者,倡導有機循環(huán)種養(yǎng),、實施農業(yè)生態(tài)修復,,這是他帶領戴莊村農民,蹚出來的一條農業(yè)高質量發(fā)展之路,。,、
很難想象,如今踐行先進生態(tài)農業(yè)理念的戴莊村,,卻是昔日茅山革命老區(qū)丘陵腹地的“窮山村”,。2002年,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趙亞夫,,執(zhí)意來這里推廣農技,。彼時戴莊村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還達不到鎮(zhèn)江市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他當時到戴莊來,,說發(fā)展有機農業(yè),桃子種出來能賣五塊錢一斤,。老百姓聽到之后說‘那個老頭子瞎講,,我們的桃子一塊錢賣三斤,你五塊錢一斤,,不是天方夜譚嗎,?’”句容市天王鎮(zhèn)戴莊村黨委原書記李家斌回憶起趙亞夫剛到村里想打開局面時的艱難處境。
趙亞夫沒有辯駁,,默默帶著農科所的專家在流轉的175畝崗坡地建起示范園,,教農民技術,還付農民工資,。不久,,“天方夜譚”變?yōu)楝F(xiàn)實。憑著有機水稻及水蜜桃,、葡萄,、無花果等高經濟附加值的水果種植,畝產收入比常規(guī)栽培提高了四到五倍,。
趙亞夫(左)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zhèn)戴莊村查看水稻長勢(2022年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趙亞夫不僅帶來了優(yōu)良品種、農技經驗,,還牽頭成立了合作社,。農民抗風險能力提高了,市場消息靈敏了,,腰包也鼓起來了,?!耙赂弧⒄襾喎?,找到亞夫準能富”的順口溜越傳越遠,。
“他這么大年紀了,歇歇不好,?又有退休金,,在家享享清福,何苦在稻田里爬來爬去,,在果林里汗流浹背,?”戴莊村農民彭玉洪說,平日經常接受手把手指導,,令他不解的是,,趙亞夫為啥總是干勁這么足?
幾十年如一日,“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銷、實現(xiàn)農民富”,,在人們的眼中,,趙亞夫儼然是熱心的農業(yè)“萬事通”,有困難都可以隨時打電話找他,。
趙亞夫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zhèn)戴莊村查看水稻長勢(2022年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村民們時常會看到,趙亞夫戴著厚厚的眼鏡,,弓背彎腰走在田野里,,時而俯身查看作物長勢,時而直起身來眺望遠方,,若有所思,。“作為一個農業(yè)科技工作者,,他一年365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深入田間地頭,,急農民所急,想農民所想,。”句容市天王鎮(zhèn)戴莊村黨委書記姚偉超說,。
昔日的低產土地上,,如今種出高產有機稻。2021年,,句容市戴莊村的越光有機再生稻規(guī)?;N植獲得成功,,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每年收兩季,,年畝產量提高到1000斤,。
在趙亞夫帶領下,2021年,,戴莊村年人均收入已達3.75萬元,。如今,生態(tài)農業(yè)已成為“戴莊經驗”的重要內容,,“戴莊經驗”也正在因地制宜地向全省推廣,。
趙亞夫(右)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zhèn)戴莊村一處農業(yè)合作社查看獼猴桃生長情況(2022年9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不久前,,趙亞夫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在戴莊村村民們看來,他的當選是眾望所歸,,也是大家對他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的認可。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民家,。為農業(yè)現(xiàn)代化、讓農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作出自己新的貢獻,?!壁w亞夫說,自己一輩子沒有離開過農村,,以后要把更多更好的成績寫在更廣闊的土地上,。(新華社記者劉宇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