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備汛在行動”系列報道之五 未雨綢繆及早行動 轉移避險做足準備
關注濟源網微信
“一旦出現險情,發(fā)出信號,,群眾就能按照路線有序撤離,。”近日,,在邵原鎮(zhèn)黃楝樹村緊急避險安置點,,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翟戰(zhàn)紅向記者介紹。
為方便群眾,,該村把黨群服務中心和一家民宿設置為緊急避險安置點。記者看到,,黨群服務中心大廳里整齊擺放著20張安置床位,民宿設置了36張安置床位,。安置點內除了水、食品等日常物資外,,還增加了口罩,、消毒液等必備的個人防護用品,。此外,,空調和衛(wèi)生間等設施一應俱全,,基本保障了避險群眾的日常生活需求,。5月以來,,村干部密切關注每日雨情變化,,同時加強對群眾的防汛安全教育和應急自救知識培訓,強化應急隊伍管理,,確保一旦出現險情,群眾能夠安全,、有序、迅速撤離至安置點,。
充分做好群眾避險轉移準備工作,是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打贏防汛搶險攻堅戰(zhàn)的重要之舉,。連日來,,山區(qū)各鎮(zhèn)按照“一村一方案,、一村一專班、一村一安置點”要求,,未雨綢繆及早行動,,全面細化實化群眾轉移方案,,為群眾避險安置做足準備工作,,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穩(wěn)定度過汛期。
邵原鎮(zhèn)強化應急處置,,結合實際制定了防汛應急預案,、防汛緊急避險安置預案,共排查全鎮(zhèn)汛期重要風險點和重點場所100處,,對全鎮(zhèn)2個鎮(zhèn)級緊急避險安置點和55個村級緊急避險安置點進行了風險評估,,可安置人員1599人,;全鎮(zhèn)共摸排切坡建房、臨水臨崖等需轉移群眾833戶1699人,,由包村領導,、機關干部、村干部,、包組村干部,、包戶黨員明確每戶群眾緊急避險安置點和轉移路徑,,確保汛期群眾轉移平穩(wěn)有序。該鎮(zhèn)還成立了不低于50人的鎮(zhèn)級應急救援隊和不低于20人的村級應急救援隊,,儲備水,、大米、方便面等生活物資,,全力做好防汛應急保障工作,。
在去年強降雨中,,王屋鎮(zhèn)受災較為嚴重,。今年,該鎮(zhèn)汲取經驗教訓,,對照防汛應急預案,針對群眾轉移避險工作開展防汛應急演練,。目前,,全鎮(zhèn)44個行政村全部開展了防汛應急演練,。該鎮(zhèn)通過微信、大喇叭等,,向群眾宣傳緊急避險知識;制定方案,,采取鎮(zhèn)班子成員包區(qū),、機關干部包村,、支村“兩委”干部包戶等形式,嚴格落實防汛責任,;對所有危房進行排查,對處于危險地帶的363戶群眾進行走訪,,確保汛期來臨前群眾將貴重物品轉移至安全地帶,、將家養(yǎng)畜禽等妥善安置,以便在需要緊急撤離時能夠立即撤離,,將損失降到最低。
下冶鎮(zhèn)著力提升轉移避險能力,。該鎮(zhèn)緊扣“轉移誰、誰組織,、何時轉、往哪轉,、轉移人員如何安置”5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組織機關干部,、支村“兩委”干部,、民兵等成立鎮(zhèn)、村防汛應急搶險救援隊,,對全鎮(zhèn)需轉移安置的1416戶2364人進行登記造冊,,明確責任分包到人;對38個集中安置點進行風險評估,,儲備帳篷,、救生衣、鐵鍬,、救援繩、沙袋,、米面油等,保障物資充足,。
坡頭鎮(zhèn)堅持夯實各級人員防汛責任、夯實應急避險安置點,、夯實應急處置能力,、夯實防汛物資“四個夯實”,,細化任務,。截至目前,,該鎮(zhèn)共設置集中安置場所24個、臨時避險安置場所39個,。該鎮(zhèn)已安排相關人員對這些場所進行打掃、消毒,,對電路、水管等進行檢查,,配備床,、棉被,、燃氣灶,、鍋碗,、米面油等,,確保汛期避險群眾的正常生活,。
大峪鎮(zhèn)未雨綢繆,,加強排查,確定15個集中安置點(其中村級14個,、鎮(zhèn)級1個),。該鎮(zhèn)成立了轉移避險安置專班,,實行鎮(zhèn)領導包區(qū),、機關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小組長及黨員聯戶的責任機制,確保提前做到“應轉盡轉,、不漏一人”,。該鎮(zhèn)還加強集中安置點管理,,新增帳篷20頂,、簡易床300張,。該鎮(zhèn)每個集中安置點確定一名醫(yī)生、一名機關干部,、一名村干部,,有一定的生活物資,,確保汛期轉移群眾得到妥善安置。(記者 孔晨 通訊員 楊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