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七次專題會議
關注濟源網微信
樓陽生在省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第十七次專題會議上強調
堅持扁平指揮 實施群防聯控
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
在最短時間內撲滅疫情燃點
王凱出席
5月4日,省委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七次專題會議,,分析研判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對全省防控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省委書記樓陽生主持會議并講話,,省長王凱作具體部署,。
會議通報我省疫情防控總體情況。樓陽生強調,,要準確把握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新特征,,做好長期戰(zhàn)“疫”的充分準備,不懈怠不僥幸不松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堵漏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高常態(tài)化防控能力水平,、提升防控質效,,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用最短時間最小代價撲滅疫情燃點,,牢牢守住長周期不發(fā)生規(guī)模性疫情反彈的底線。
一要盡快圈住封死撈干撲滅,。堅持應急處置基本策略,,當前以鄭州市為重點,實施靜態(tài)管理,,協(xié)同推進核酸檢測,、流調溯源,查清活動軌跡,、傳播鏈條,,對所有密接者、次密接者全部集中隔離,,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圈住傳染源頭,,封死傳播途徑,撈干風險隱患,,一個潛伏期內撲滅疫情,。堅持雙線作戰(zhàn),把“外防輸入”放在突出位置,,持續(xù)扎緊“四個口袋”,、筑牢“三道防線”,確保疫情燃點早發(fā)現,、早處置,。
二要堅持全省一盤棋。省市縣聯動,,全面排查中高風險地區(qū)入豫返豫人員,,嚴格落實健康管理措施,確保不漏一人,。假期過后,,以各市市區(qū)為重點及時開展核酸篩查,縣市城區(qū)壓茬推進,,嚴防隱匿傳播,。
三要突出重點精準防控。毫不松懈抓好學校,、養(yǎng)老機構,、特殊監(jiān)管場所和工廠,、工地、商超,、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日常防護,、健康監(jiān)測,根據疫情形勢變化精準采取防控措施,。統(tǒng)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各項工作,,在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前提下,企業(yè),、工地實行閉環(huán)生產,、閉環(huán)施工,盡最大努力減少影響,、降低損失,,確保實現二季度“雙過半”。
四要動靜結合保供保通,。既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讓城市“靜下來”,;又要保障經濟社會正常運轉,,讓物流在疫斷其路同時貨暢其流,切實做好保供應,、保特需,、保經濟、保應急,、保穩(wěn)定各項工作,,實現物資價穩(wěn)充足、物流貨運暢通,、經濟運行有序,、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穩(wěn)定,。
五要正面引導凝聚合力,。公開及時準確權威發(fā)布防控信息,回應社會關切,,加強輿論引導,,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注重發(fā)現和使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干部,,凝聚起群防聯控,、共渡難關的強大正能量。
六要加強領導扁平指揮。實施扁平化指揮體系,,主要領導親自抓,、靠前抓,相關專班協(xié)同聯動,,做到工作無縫銜接,、措施務實管用,確保三天內圈住封死疫情,,一周內實現社會面清零,,一個潛伏期內實現社會面和隔離點“雙清零”。持續(xù)在常備上下功夫,,完善賦碼管理工作閉環(huán),,提升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機構核酸檢測能力,逐步推進核酸采樣點常態(tài)合理布局設置,,盡快實現人員密集場所全部建立場所碼,破解隱匿傳播,,牢牢掌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權,。
王凱強調,要迅速撲滅疫情,。落實好人員流動管控,、道路交通管制、重點單位管理等措施,,規(guī)范開展流調排查,、核酸檢測、隔離轉運,,保障群眾生活需求,,力爭一周內實現社會面清零,一個潛伏期內實現社會面和隔離點“雙清零”,。要阻斷外溢風險,。充分發(fā)揮溯源專班和省一體化疫情防控管理平臺作用,精準分析風險人員活動軌跡,,及時推送協(xié)查信息,,快速開展追蹤排查,落實相應管理措施,。抓緊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準確劃定管控區(qū)、防控區(qū),,將傳播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要全力保通保暢。常態(tài)化監(jiān)控生活必需品庫存和價格,,確保物資價穩(wěn)量足,。督促各地落實保通措施,,強化貨運物流企業(yè)主體責任,做到疫斷其路,、貨暢其流,。暢通物品配送和快遞微循環(huán),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落實落細產業(yè)鏈供應鏈“白名單”制度,,盡最大努力保證企業(yè)正常生產、工地正常施工,。要進一步扎牢“四個口袋”,。堅持人、物,、環(huán)境同防,,繼續(xù)嚴格落實來豫返豫人員管理,提高監(jiān)測預警體系靈敏度,,加強防控能力建設,,筑牢群防群控防線。
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qū)、航空港區(qū)及各縣(市,、區(qū))設分會場,。
孫守剛、陳星,、王東偉,、戴柏華、顧雪飛在主會場出席,。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馮蕓 馬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