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 | 科技讓博物館“潮起來”
關注濟源網微信
游客在洛陽博物館“河洛之光”數(shù)字館參觀,。受訪者供圖
360度觀賞國寶級文物、用編鐘自創(chuàng)樂曲……3月27日,,在洛陽博物館“河洛之光”數(shù)字館,,“數(shù)字黑科技”不僅讓歷史文物“活起來”,更為游客打造了沉浸式體驗,。
夏,、商、西周,、東漢……進入展廳,,曾在洛陽建都的十三個朝代名稱的投影指引著參觀者來到“國寶之光”主題區(qū)。通過全息投影與觸摸屏互動的方式,,大家可以360度觀賞洛陽博物館館藏的7件國寶級文物的三維模型,。
洛陽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館主要運用多媒體投影墻,、多媒體互動,、VR投影、幻影成像等技術和手段,,打造出多種多樣的互動體驗形式,,為廣大游客展示十三朝古都洛陽歷史文化的輝煌燦爛和獨特魅力。
記者循著絲竹之聲來到“禮樂之光”主題區(qū),,這里展陳的是一套按照我國古代“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復制的編鐘,大家可即興創(chuàng)作,,現(xiàn)場演奏,,感受古樂之美。
據(jù)介紹,,截至目前,,“河洛之光”數(shù)字館共接待觀眾4萬人次。數(shù)字館通過“文物+科技”的方式,,把靜止的文物,、抽象的文化轉化為可看,、可聽、可感的內容,,沉浸式的游覽體驗吸引了眾多游客,。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绷暯娇倳洀娬{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當下,,洛陽正著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如何進一步豐富沉浸式體驗內容,讓更多年輕人關注文物,、感受文化,,成為博物館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此前,,洛陽博物館推出了一款融入館藏文物的劇本殺《洛陽東風幾時來》,,通過數(shù)字化技術,“晉歸義胡王”金印,、透雕龍紋瑪瑙璧,、金獅串飾等文物在劇中“活起來”,數(shù)名劇本殺玩家通過收集證據(jù),、交流,、推理,逐漸揭開故事的真相……
“‘文物+劇本殺’是洛陽博物館打造數(shù)字化文創(chuàng)產品的一種嘗試,,利用傳統(tǒng)文化打造文物IP,,挖掘博物館文創(chuàng)產業(yè)的發(fā)展?jié)摿Α,!甭尻柌┪镳^館長李文初表示,,將進一步依托虛擬現(xiàn)實、場景塑造,、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術,結合文物IP營造出虛實結合的空間,,進一步提升游覽的交互感,、場景感、代入感,,助力洛陽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沉浸式文旅目的地,。(記者 郭歌 通訊員 賈臻 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