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一場雪“刷爆”濟源人的朋友圈,,為啥大家都比較喜歡下雪,?每一場雪,都是下給春天的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距離2022年初雪已過去幾天,一切似乎歸于平常,。但翻開濟源人的朋友圈,,滿屏的“大雪紛飛”,瞬間又把人拉回那個“玩瘋了”的夜晚,。
1月4日下午5時左右,,濟源迎來2022年的第一場雪。人們跑出家門,,賞雪,、拍雪、玩雪,、送祝福,,沉浸在久違的激動和喜悅之中。一直到昨天下午,,還有人在微信群里發(fā)一些小詩和雪景照,。
狂歡之后,我們想聊一聊,,為什么大家如此喜歡這場雪,?
為此,記者專門采訪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雪琴,。在她看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雪一直就是純潔,、美好,、吉祥的象征,人們對雪天生就有一種親近感,。在該下雪的季節(jié)下一場雪,,沒有什么比這更讓人感到圓滿的了,。下雪后,,空氣濕潤,細菌和病毒的傳播力大大減弱,,這也是人們喜歡雪的原因之一,。2021年,濟源遭受暴雨災害,,焦慮滲進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人們經(jīng)歷困頓、迷茫,、跌宕,,又追尋希望來到新一年,內(nèi)心是渴望得到釋放的。這時雪來了,,自然讓大家的壓力得到了緩解,。
那么,對每個個體來說,,他們在期盼什么,?這場雪意味著什么?雪帶來了什么,?以下是被采訪者與雪的故事,。
“瑞雪兆豐年”
在翹首企盼中,數(shù)萬農(nóng)民終于等來了這場雪,。
1月4日晚,,看著紛紛揚揚的雪,梨林鎮(zhèn)良莊村種植大戶呂玲玲興奮得睡不著,。第二天一大早,,沒顧上吃飯,她就跑到麥地轉了一圈,??粗溍缟系囊粚印靶””弧保χf:“這雪下得好,,有墑情了,。”
2021年夏季,,接連襲來的幾場暴雨,,打亂了一切。因內(nèi)澇嚴重,,呂玲玲種的600畝玉米被淹,,損失了四五萬元。緊接著,,小麥播種延遲近一個月,。老天像是把一年的雨下完了,入秋以后,,雨量驟減,。由于灌溉條件差,呂玲玲家的麥田一直旱著,,麥苗瘦小干巴,。“如果冬天再沒雪,,墑情不好,,小麥肯定要減產(chǎn)了,!”她心里很著急。
小寒前夕,,雪如約而至,。呂玲玲高興壞了:“都說瑞雪兆豐年,這一年又有盼頭了,?!?/p>
“大雪過后,就是春天”
鏡頭里,,身穿紅衣的女孩轉身,,轉圈,回眸一笑,,朝著遠處燈光絕美的王屋老街縱情揮手,。
鏡頭外,拍攝暫停的那一刻,,馮森停下動作,,從搭檔手中接過手機,反復看了好幾遍說:“角度找得不錯,,回去剪輯一下就能用,!”
這場雪來得很應景。1月4日下午5時左右,,馮森和同事加完班回宿舍途中,,王屋山景區(qū)已經(jīng)白茫茫一片。出門散步時,,馮森發(fā)現(xiàn),,道境廣場和王屋老街均亮起了燈。夜色闌珊中,,橙黃的光襯著雪景,,說不出的空蒙清幽。她立馬決定拍個視頻,,為粉絲講述一個“穿越”古鎮(zhèn)的故事,。
馮森負責的直播團隊,只有3個人,。但在抖音號上,,每天有超過4萬人,,通過他們的直播和短視頻,,一點點發(fā)現(xiàn)王屋山的美,并走進景區(qū),。疫情,、暴雨過后,,濟源整個旅游行業(yè)受到?jīng)_擊。于是,,馮森和團隊在構思,、拍攝、剪輯,、配音上,,更加用心和投入。每到風雨霧雪的天氣,,都是他們必須抓住的機會,。這次,馮森同樣成功了,。
馮森說,,她喜歡雪,不僅因為它能造故事,,還因為它本身就是故事,。“大雪過后,,就是春天,。這將是所有旅游人的故事?!彪娫捓?,她笑了。
“抓住那一瞬間的美”
雪是王祥東的“老相識”了,。往年冬天,,他總會外出拍雪景。今年這場雪,,他當然不會漏掉,。
下班回家后,匆匆吃了幾口飯,,王祥東就跑下了樓,。直到被雪激起一層寒意,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只穿了一件抓絨衣,。轉身回家嗎?才不,!攝影師都是貪婪的,,他們總想把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一切都據(jù)為己有。王祥東就是這類人,。他認真在小區(qū)內(nèi)轉了轉,,選好取景地,,找好角度,對準雪花,,連著拍了十幾張落雪照片,。“看這張,,萬家燈火映落雪,,有沒有懷舊的感覺?”他傳了張照片給記者看,,又傳授訣竅:“想拍好雪,,就得抓住那一瞬間的美!”
雪之美,,不僅在于它的美,,還在于它背后的意象。
1月5日,,當郭錦浩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水墨畫《崖際望君歸》發(fā)到一個微信群內(nèi),,所有人瞬間被“擊中”了。遠山,,白雪,,炊煙,紅衣,。冷與暖對沖,,遠方與故鄉(xiāng)呼應,既有游子歸鄉(xiāng)的期盼,,又有道不盡的美好祝福,。
有人夸他畫得好。他說:“大雪紛飛,,下在每個人生命深處,。人人心里蟄伏著詩意,我只是把它畫了出來,?!?/p>
“像孩子一樣快樂”
張明很長時間沒有這樣開心過了。
樓下,,4歲半的兒子,,拿著玩具卡車,在給家里的汽車清理積雪,。天色已黑,,雪花你追我趕,熱情地撲向大地,,又悄無聲息地消融,。兒子的小臉蛋凍得通紅,,嘴里自言自語,,手上忙個不停,,竟然一點也不怕冷。
張明看著有趣,,費力回想,,上次下雪是什么時候。但除了工作和生活,,他好像什么也記不起來了,。周圍像他這樣的人很多,大家“背”著生活埋頭前行,,走著走著,,似乎就忘了從哪兒來,到哪兒去,。
就在他愣神苦笑之際,,一個雪團砸過來,“啪”一聲打在棉襖上,。兒子發(fā)出得逞的笑聲,。“這個搗蛋鬼,!”張明瞬間被勾起玩性,,陪他打起了雪仗。
一大捧雪團在手里,,涼涼的,。他搜尋到兒子的小身影,投出雪團,,命中目標,。很快,兒子的反擊來了,。他左躲右閃,,腦子逐漸活躍起來——孩童時,每逢下雪,,自己也這樣瘋玩過:手凍麻了,,臉被打中了,腳下滑倒了,,一頭扎進雪窩里了……那時候,,有多皮實,就有多開心,。
“小時候真好,!”他發(fā)出的感嘆畫了個圈兒,,隨雪消散。兒子很機靈,,一看打不過爸爸,,趕緊跑過來撲他懷里,讓他抱,?!鞍职郑麓蜗卵┝?,我們再打雪仗,,好嗎?”“好,!”
時光回不去,,但能像孩子一樣快樂,也不錯,。張明在心里說,。
“生活再難也要笑著過”
與其說菁菁在盼著一場雪,不如說她在盼著一次情緒的釋放,。雪后第二天,,她和朋友們在水洪池附近玩了一下午。山中云霧繚繞,,蒼茫一片,,他們一路走,一路打鬧,,笑成一團,。
過去一年多,疫情帶來的變化,,猛烈到幾乎要扭轉她40多年的人生,。
2020年8月份,菁菁所在的公司受疫情影響,,業(yè)績下滑,,開始裁員。菁菁發(fā)現(xiàn)自己“被失業(yè)”了,。
起初,,菁菁寬慰自己,停下來也好,,陪陪家人,,放松身心,以前沒空去做的事可以去嘗試。隨著時間推移,,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讓她內(nèi)心開始恐慌,想找份新工作,。
她去一個機械零部件加工廠面試,,人家說她年紀大了。其實,,她虛歲才45歲,。于是,,她另找一家工廠去上班,。3個月后,工廠因效益不好,,遣散了他們,。去年5月份,她看親戚家的涮青菜生意不錯,,就在旁邊支個攤賣冰粉,,最后草草收場。還好,,她會炸肉丸,,就在朋友圈做起生意,一天接十幾個訂單,。
她有自己的堅持:有錢把日子過好,,沒錢把心情過好。但生活的輪番暴擊又讓她覺得自己“一事無成”,。這種糾結的狀態(tài),,讓她迷茫又壓抑。
那天從山上下來,,她覺得自己看開了:“生活再難也要笑著過,,到了這個年紀,沒有退路了,!”她心里盤算了一門新生意,,開春后就去干。(記者 趙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