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黨組織的創(chuàng)建與國民革命的開展(1921—1927)
關注濟源網微信
編者按: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把初心融入血脈,、把使命扛在肩頭,接續(xù)譜寫新的歷史篇章,。本報即日起在“學黨史 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欄目,,連載刊發(fā)濟源黨史,以此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濟源是中國共產黨在豫北建立組織,、開展革命活動最早的地區(qū)之一。長期以來,,飽受帝國主義掠奪和封建政權剝削的濟源人民,,不甘凌辱,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和國內反動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與五四運動的風暴,,使?jié)慈嗣裨谒枷肷习l(fā)生了變化。深受新思潮影響的濟源在外地求學的進步青年,,利用假期回濟源進行新文化,、新思想及馬列主義的傳播,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6月,,第一個中共濟源黨組織成立,濟源革命斗爭的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一,、五四前后濟源的社會狀況
濟源山川秀麗,文化底蘊深厚。濟源人民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為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燦爛文明作出了貢獻,。從1840年開始,中國逐漸喪失獨立地位,,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濟源人民,,尤其是人口占絕大多數(shù)的農民日益貧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濟源人民不甘凌辱,,沒有在帝國主義、封建軍閥,、地主豪紳的淫威下屈服,,多次揭竿而起,進行反帝反封建斗爭,,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愛國熱忱和民族氣節(jié),。如,以農民段懷法,、商振邦,、段起謨?yōu)榇淼霓r民抗糧抗捐斗爭;濟源人民配合太平軍和捻軍攻打縣城,,并打死邵原令陳玉和清軍水營內千總席大發(fā)等,,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基層政權;軹城趙夢庚從日本留學回國后,,返濟向親友介紹西方文明,,宣傳推翻帝制、實現(xiàn)共和的革命主張,,倡導男子剪辮,、婦女放足,并創(chuàng)辦軹南學堂;張金村的尚宜元在南嶺周樓村樹起護國反袁大旗,,舉行討袁武裝起義,;等等。這些屢伏屢起的斗爭,,充分反映了廣大農民迫切要求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解放的強烈愿望,彰顯了民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五四運動后,,各種各樣的新思想紛至沓來,,涌入濟源。在開封求學的青年學生李戲魚等,,不時將新文化書刊帶至家鄉(xiāng)進行宣傳,,使新思想在濟源得到廣泛傳播。李緒凱等還利用寒暑假帶著《新青年》等進步書刊回濟,,同進步學生趙年芳等刻苦學習和宣傳,,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個“反對舊禮教、舊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提倡文學革命,,提倡科學,,要求民主”的新流派。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使中國革命發(fā)生了根本變化,。1924年的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國民革命運動在全國的蓬勃發(fā)展,促使?jié)催M步青年學生進一步學習宣傳馬列主義和共產黨的革命主張,。在此期間,,濟源雖還未有黨的活動,但在開封求學的濟源籍進步學生李戲魚,、黨繼新等,,經常在假期中將《向導》《新青年》《馬克思經濟學說》《社會主義ABC》等進步書刊傳入濟源,使馬列主義與無產階級思想在濟源得到傳播,。不少進步青年、學生為追求光明與科學,、民主,,走出濟源,走向世界,。先后有楊才芬,、席光國、王茂春,、劉海朋,、楊放之、王介一,、黨繼新等到北平,、上海、開封,、黃埔軍校求學,,有的甚至遠渡重洋到法國、日本、蘇聯(lián)留學,。這些青年在以后的革命斗爭中逐步成為教授,、學者和中共組織的領導骨干。
(未完待續(xù))
內容由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