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論場|每逢大事有“靜”氣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我在微信上問一位武漢的朋友,最近心情有沒有變好些,?她發(fā)給我一張囧臉,,答曰:隨著疫情變化陰晴不定。
誰不是呢,?時而為研制特效藥的進展而振奮,,時而為攀升的確診病例而揪心,,有時候真想一把扔掉手機:嘿,停下來吧,,我真的不想再看了,!
生活在一個被技術包圍的時代,“信息焦慮”早就存在,,但在這幾天尤為凸顯,。
撲面而來的資訊和信息越來越多,我們在這個“坑”里愈陷愈深:隨時都想跟上最新進度,,了解更多信息,,讀完了,反而有了空虛的焦慮,,于是又花更多時間來看新信息,,想要填滿這焦慮——周而復始,陷入某種壓力與焦慮的循環(huán)不可自拔,,網(wǎng)友自嘲說:手機一開一關,,一天就過去了。
倫敦大學有一份報告,,把這種“看見小紅點就忍不住想去點擊”的強迫性行為,,稱為“信息狂躁癥”。
得了這種病,,有的人聽風就是雨,,完全喪失了判斷能力,被立場和標簽蒙蔽了雙眼,。大部分人則是持續(xù)處于一種“分心”狀況下,,分辨不出那些原本可提高生產力的有用資訊。
想擺脫信息轟炸的困擾,,想要避免焦慮,,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真正沉靜下來,,關閉外界對自己的干擾,。
沒錯,我們都宅在家里,,行動上看確實“靜止”了,,但內心呢?心定而后方能靜,。圍棋大師李昌鎬被人稱為“石佛”,,就是因為他在與人對弈時,總能從容鎮(zhèn)靜,臨危不亂,,有著超乎常人的定力,。所以,雖然李昌鎬的棋風并不剽悍,,也不酷炫,,但往往能獲得最終勝利。對了,,他剛為武漢捐款1000萬韓元,。
最近網(wǎng)上有篇文章很火,叫做《全民族靜下來,,是一個國家深度思考的開始》,。文中說到,中國人的新年往往是熱鬧非凡,,爆竹震天響,,走街串巷互相拜年,卻遺忘了拜訪自己的心,,與自己做一次對談,,沉淀下來仔細看看自己的人生,審視一下過往的種種,。
這個假期,,不止武漢被按下了暫停鍵,我們絕大部分人都不得不靜坐在家中,,因而有機會仔細回望自己的人生,,審視自己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以及對萬物生命的態(tài)度,,好好洞察關于生命的無常,、健康的珍貴、人性的幽微,。正如馮驥才先生對“守歲”的定義:守著只有在這一段時間才能看見來去匆匆的生命時間的珍貴。
很久以前,,一位朋友送我了一臺ipad,,上面印了一句話叫“每逢大事有靜氣”,我很喜歡,,也深知很難做到,,但至少可以試一試,以“靜”致敬,,遠離喧囂,,自成格局。
躲避瘟疫的日子里,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薄伽丘寫出了《十日談》,。普通人不必去和天才相提并論,但也要相信,,安靜的深處,,蘊藏著奔涌咆哮、汪洋恣肆的力量,,再出發(fā)時便可再無畏懼,。(劉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