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評丨 “胡辣湯”對“熱干面”的情意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我是湖北人,,先生是河南人,,我倆常開玩笑說,這要是放在古代,,大概是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的聯(lián)姻,,兒子就是“跨國混血”,。我們這個豫鄂組合家庭,,今年本準備在湖北過年,臨到年根兒,,又心有戚戚焉折回了鄭州,,盡管沒有感染癥狀,也響應號召正在進行“自我隔離”。
湖北和河南的聯(lián)系有多緊密,,從我們這個小家庭就可見一斑,。別的不說,就拿我們辦公室來說吧,,一共十個人,,其中湖北人就有兩個,像我和先生這樣的豫鄂組合家庭也就有兩個,,還有一半人曾在武漢上過大學,。寫到這里,球迷先生又給我轉來則消息說是,,受新冠肺炎影響,,建業(yè)足球隊包括馮卓毅、柯釗,、鐘晉寶在內的多名湖北籍球員春節(jié)未能與家人團聚,。
管中窺豹,可見兩個省地域相鄰,、唇齒相依,,基礎設施相連,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密切,,民間交流真的跟串門兒一樣,,太方便了。正是因為知道這一層,,河南省委,、省政府面對疫情才高度重視、嚴防死守,,甚至可以說是未雨綢繆,,比如本著“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的理念開建河南版小湯山,。
其實我作為湖北人,,這么些年生活在河南,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外鄉(xiāng)人,。湖北人“過早”吃熱干面,,河南人早上喜歡來一海碗胡辣湯。我既愛著熱干面的濃香純郁,,也愛著胡辣湯的酣暢通透,。而這里滿大街和湖北口味接近的信陽菜館就更不用提了!河南人的樸實、善良,、厚道就在于,,恰恰因為你是外鄉(xiāng)人,不僅不會歧視排斥你,而且會發(fā)自內心地對你多一點心疼,、多一分關愛,、多一聲叮囑,讓我們這些在河南打拼的外地人倍感溫暖,,覺得這里真的就是我們的家,。
所以,這段時間當我看到“在鄭隔離人員有人疼”時,,湖北孫先生一家在鄭州一家賓館賓至如歸時,,河南援鄂醫(yī)療隊14名女隊員剪掉長發(fā)時,??h農(nóng)民兄弟樂隊唱起《加油武漢》時,,河南省湖北商會的微信群里大家都在點贊鄭州溫情時,新鄉(xiāng)男護士延遲婚禮馳援武漢時,,河南電焊工瞞著家人去支援火神山醫(yī)院建設時,,鄭州一家企業(yè)采購9萬只口罩捐贈疫區(qū)時……我沒有一點意外,因為河南人民從來都是義薄云天,、心懷大愛的一群人,,我們知道湖北和河南相鄰相依所以更得相惜相伴,我們明白荊楚兒女和中原兒女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我們相信河南,、湖北都在中部所以一定都很“中”。
網(wǎng)友很有才,,發(fā)現(xiàn)“豫”字15畫,,“鄂”字11畫,多出來的四畫剛好是“心”的距離,。有心就有愛,,這份愛跨越南北,從黃河流淌到長江,。就像那句廣為人知的歌詞里所唱的,,“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心中一樣親”,,再苦再難,,一起頂著。
在上下五千年歷史進程中,,長江文化有開榛辟萊之功,,黃河文化有滋養(yǎng)文明之力,長江,、黃河千萬年生生不息的河水哺育了億萬畝肥沃的良田,,更孕育了艱苦奮斗、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我們的驕傲,更是我們戰(zhàn)“疫”的底氣,,和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根本力量。
深宅家中有閱讀相伴就不寂寞,,僅借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中的一句話,,用作此文結尾——
“就讓料峭春風,為一早就等在門口的彩蝶,,吹開武漢的第一朵玫瑰,。”(劉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