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引領拔窮根
關注濟源手機網(wǎng)
“春天的譚莊,大路邊桃花朵朵開”“來譚莊看花吧”“譚莊的玉蘭花開得很漂亮”……瀏覽盧利娟的“朋友圈”,,“譚莊”兩個字時常映入眼簾,。
王屋鎮(zhèn)譚莊村是盧利娟目前的“根據(jù)地”。自2015年8月盧利娟擔任譚莊村第一書記起,,她的“朋友圈”就成了譚莊村脫貧攻堅“營銷”的一角,,她也化身為譚莊村的“形象代言人”,走到哪兒宣傳到哪兒,。
如今,,盧利娟深入基層已近4年,譚莊村的面貌也煥然一新,。盧利娟感慨地說:“駐村以來,,值得回味的事情太多。如今,,譚莊村的變化讓人欣慰,。”
剛入村,,盧利娟利用一個月時間,,走訪群眾,了解村民們的需求,、群眾最期盼什么,、需要解決什么,在此基礎上制作了“村情五圖”,為今后工作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常言道,,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狠抓黨支部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是盧利娟的“第一招”,。選強配好村班子,,選舉產(chǎn)生新一屆支委、村委,、監(jiān)委,,共產(chǎn)生新一任村干部6人;加強陣地建設,,聯(lián)系幫扶企業(yè)沁北電廠,,爭取到70萬元建設新的黨群服務中心暨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壯大村黨支部力量,,嚴格按照程序,,發(fā)展3名黨員;做好“兩學一做”“五事爭先”先鋒指數(shù)量化考評,,落實“三會一課”,,和黨員一起清潔家園……一項項“金規(guī)鐵律”打牢“籬笆”筑牢“墻”,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
開展扶貧工作,,盧利娟有訣竅。她抽絲剝繭,,先從完善基礎設施做起,。硬化道路,新修村主干道6.8公里,、田間道路4公里,;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幫助群眾發(fā)展蔬菜制種,,鋪設灌溉水管4200米,,建提灌站一個,清淤水庫,;鋪設自來水,,建設譚莊村“幸福院”,搭建戲臺……譚莊村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群眾出行,、生產(chǎn)生活用水等難題一一破解,。
貧困戶生活的改善離不開好政策。盧利娟積極奔走,,幫助貧困戶辦理一攬子保險,、公益性崗位、“六改一增”,、危房改造,、慢性病卡等,邀請專業(yè)人士到村里開展月嫂護理,、烹飪等技能培訓,,為村民脫貧致富尋求道路。
盧利娟深深明白,,要改變的不僅僅是村里的硬件設施,,還要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質,轉變觀念,、文化引領、道德育人,。她組織汽車試駕,、自行車騎行、送戲曲到村,、爐饃大“曬”等,,積極對外宣傳譚莊,評選美麗庭院,、十星文明戶等70戶,,組織幫扶單位和村民舉辦譚莊村運動會,打造凝聚譚莊民心的“強磁場”,。
駐村以來,,盧利娟全力整合社會各方資源,合力推動譚莊脫貧攻堅,。她聯(lián)系社會愛心人士資助村里26名貧困留守兒童2萬余元,,逢年過節(jié)組織看望貧困戶、老黨員,、困難群眾等,,還制作愛心墻,組織人員捐贈衣物,。同時,,盧利娟多次組織市女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為村民義寫春聯(lián)、女企業(yè)家協(xié)會送演出,、理發(fā)師為村民免費理發(fā),,并組織志愿者到譚莊村開展志愿幫扶活動,。
這些年,盧利娟結合譚莊村實際情況助推產(chǎn)業(yè)發(fā)展,,帶動村民增收致富,,招商引資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精準扶貧助力村民奔小康,。經(jīng)過努力,,盧利娟先后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省優(yōu)秀第一書記,,譚莊村黨支部連續(xù)兩次被評為我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19年,她被評為我市勞動模范,。截至2018年底,,譚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28戶96人已全部脫貧。
面對榮譽和成績,,盧利娟并沒有絲毫松懈,。盧利娟說,面對新征程,,她還要和譚莊村村民一起圍繞大局發(fā)力,,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全面提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做好旅游開發(fā),、經(jīng)濟發(fā)展各項事業(yè),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徹底拔掉窮根,。
(濟源日報記者 馬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