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好聲音彰顯“中國式民主”生機與活力
關(guān)注濟源手機網(wǎng)
一年一度,,隨著兩會這場“春天的約會”越來越近,,不少人早已把目光投向了人民大會堂的中央大廳和北大廳,。備受人們關(guān)注的“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將會在這里再次開啟。
如果說,兩會是觀察中國的一扇窗戶,,“三個通道”則是讀懂兩會的一把鑰匙,。有多次參加過兩會報道的“老記者”直言,在“通道”采訪,,體驗越來越好,。從最初的采訪全靠“堵”、拍照全靠“拉”,,到越來越多的部長主動走向媒體,、回應民眾關(guān)切;從專門設置媒體采訪區(qū),、部長發(fā)言臺,,讓“部長通道”成為小型新聞發(fā)布會,到去年首次開設“委員通道”和“代表通道”,,為大家呈現(xiàn)一幅“國情地圖”,,細微的變化、點滴的改變,,不僅傳遞著兩會開放民主的良好會風,,也展示出一個更加自信從容的行進中的中國。
“用開放回應期待,,以民主凝聚共識”,,這不僅體現(xiàn)在“通道”形式的創(chuàng)新上,更體現(xiàn)在內(nèi)容的“實打?qū)崱崩?。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回應如何解決困擾大中城市父母的“三點半難題”,,海南省三亞市市長阿東回應社會關(guān)注時直言三亞決不當房地產(chǎn)的“加工廠”,京滬高鐵建設總指揮盧春房深入回答如何“讓更多人坐上更舒適的高鐵”……聚光燈下,、麥克風前,,代表委員、部長主任們,,非但不回避敏感話題,、熱點議題,甚至主動出擊,、犀利敢言,。既有銳度,也有溫度,,既有金句,,也有干貨,分量十足的回答,,讓“通道”不斷傳來“好聲音”,,贏得媒體,、網(wǎng)民的點贊。
有人說,,離麥克風越近,,也就離民心越近。用這話來解讀“三個通道”,,可謂名副其實,。既有溝通的意義,也有發(fā)布的作用,,借助這些平臺,,不僅能拉近代表委員、部長主任與普通老百姓的距離,,還能讓人們第一時間,、直觀有效地了解他們所思所想。這在提升公信力,、增加透明度的同時,,也能加深人們對熱點問題的理解,進而更好凝聚社會共識,,構(gòu)筑網(wǎng)上網(wǎng)下“同心圓”,。正如網(wǎng)友所評價的,透明與監(jiān)督同行,,開放與參與并肩,,凸顯了“中國式民主”的生機和活力,更是中國式民主政治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以更大的視野來看,,越來越開放、透明,、有序的“代表通道”“委員通道”“部長通道”,,背后是兩會新聞發(fā)布制度的日益進步。放在以往,,如何采訪到代表委員,、部長主任,對于很多媒體而言,,著實需要“花一番力氣”,;但如今,與他們近距離交流,,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僅去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就舉行了十四場記者會,,全國政協(xié)也安排了三場記者會,。在代表團開放日,、政協(xié)小組討論上,不少代表委員爭相發(fā)言,,更是為媒體提供了豐盛的兩會“新聞大餐”,。這些,無不得益于新聞發(fā)布制度的創(chuàng)新和完善,。而這,也恰恰是開放自信,、務實民主的應有之義,。
越開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從容。兩會大幕,,即將開啟,。期待盡職履責的代表委員發(fā)出更多“好聲音”,期待身處治理一線的部長主任回應更多關(guān)切,,以更開誠布公,、更務實從容、更“接地氣”的姿態(tài),,向大眾,、向世界展現(xiàn)一個更加開放民主的兩會,更加自信篤定的中國,。